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古代人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为各个年龄段创制了独特的称谓,这些称谓至今仍被沿用,有助于我们理解古文并传承文化。以下是各年龄段的称呼:

- 0岁:孩提,指刚刚能笑、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 2-3岁:孩提,有时写作“提孩”,韩愈诗中有提到。

- 8岁:总角,指幼童时期,头发梳成两个结,形似角。

- 童龀:指儿童换牙的阶段,大约在7-8岁。

- 9岁:九龄,特指9岁的孩子。

- 13-15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 13岁:也有写作十三。

- 15岁:及笄,女子十五岁,表示成年。

- 20岁:加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标志成年。

- 20岁:弱冠,也指男子二十岁,但体还未壮,故称为“弱”。

- 30岁: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立身、立志的阶段。

- 30岁:始室,指男子三十岁开始料理家事。

- 40岁: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不再迷惑。

-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如《礼记》所载。

- 60岁:花甲、耳顺之年,六十岁,孔子称六十而耳顺。

- 70岁:从心之年、古稀、花甲之年,表示七十岁,如杜甫诗中的“古稀之年”。

- 77岁:喜寿,指七十七岁,源于草书喜字形似。

- 80岁:朝枚、朝枝、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 90岁:上寿,九十岁被视为高寿。

- 99岁:白寿,取“百少一”的意。

- 100岁:期颐,指百岁老人,期颐一词源自《礼记》。

- 108岁:茶寿,由“茶”字形状寓意一百零八岁。

- 儿童阶段的称呼:童孺、垂髫、龆年等。

- 成人的称谓:冠者。

- 老人的称谓:斑白、黄发、皓首、眉寿、姥、暮齿等。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人对生命阶段的细致划分和对年龄的尊重。通过了解这些称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