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元素金属性问题

金属性是指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其金属性越强,相应的得到电子的能力就弱,非金属性就越越越弱。这是对的。

金属性强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比较: 1、由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转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判断,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最高价氢氧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按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4、由单质的还原性判断。或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5、由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遵循强制弱的规律。5、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6、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金属电极做负极。7、由电解池的放电顺序判断。电解池的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较强。8、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但最根本的,如何判断元素得电子和或失电子能力,可从元素的电负性来判断。电负性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失电子能力)和电子亲合能(得电子能力),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反之,电负性数值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稀有气体原子除外)。元素从电负性角度(鲍林标度)来说,一般电负性大于2.0以上的为非金属,小于2.0的为金属。2.0只是一个大概的区分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