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词笔记二:宦游江淮两湖(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5:23:24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背景:辛弃疾于二十三岁南归,始终不受重用。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他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南归九年,却投闲置散。一次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望祖国山川,百感交集,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注释与赏析: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秋,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建康是六朝都城,赏心亭临秦淮,景色壮丽。词中描绘秋色壮阔,抒发北望中原的忧愤与登临的悲壮情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言天水相连,秋色无边。楚天广阔,江流浩荡,触发词人内心的情感。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群山虽美,却引人愁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残照,断鸿哀鸣,词人孤独伫立,江南游子之感油然而生。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暗示壮志未酬,栏杆拍遍抒发无奈与愤懑,无人理解其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张翰弃官归乡典故,表明自己不为归隐而放弃报国之志。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借刘备唾弃求田问舍者典故,表明自己不愿只求个人安逸。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感叹时光流逝,国事多艰,英雄无用武之地。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用美女形象,表达英雄落泪的无奈与痛苦。
全词情感深沉,风格豪放中蕴含沉郁,采用含蓄曲折的抒情手法,表达辛弃疾的报国之志与壮志未酬的悲愤。
评价:这首词是辛弃疾早期的代表作,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壮志未酬的痛苦。通过巧妙运用典故和曲折的抒情手法,词作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区别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