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异同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3:07:19
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
明清之际,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继承了儒家思想的大部分内容。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都主张弘扬儒家文化,都主张“仁爱”,即“同人于野,仁者乐也”;主张“求真、尚善、包容”。这是其相同之处。但由于这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明末清初思想文化上涌现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很多与传统儒家思想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进步意义也是不同的。
(一)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人治”,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法治”。在明亡后,部分儒家学者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他们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后期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 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的学风方面有所不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实学”,批判理学,开始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三)古代儒家思想有“心学”特征,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该时期,出现了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而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唯物主义思想者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这种唯物主义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四)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进步意义不同。与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不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批判专制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予以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上一篇
北师大是顶尖985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