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怎么才能学好政治经济学

可能是你没有透彻的去理解经济学, 其实经济学并不难读,首先你应该对这一个科目有比较好的兴趣,对吧?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去读经济学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懂的。 再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它的过程中,是有一些规律、有一些窍门可以遵循的。比如。全书十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六章是它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七。八、九三章是其基础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和体现;第十章则是经典作家依据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析而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设想和观点,是理论与实践的一种过渡转折。再比如,在前六章的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帮国农的理论推导而抓住其理论要点和理论线索。 根据我的体会,这类应试课程的学习,其基本要领有四: 1.通过读大纲全书,认真领会其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因为该课作为应试课程。自考大纲及其统编指定教材是考试出题的最基本依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决不能舍近求远,舍本求末,只顾被一些五花八门的参考书所迷惑。而应该扎扎实实地研究大纲,通读教材,领悟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要点及其它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2.抓住理论线索,掌握理论框框架。该课程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能把握其理论脉搏,掌握其理论框架。是会很快掌握并深刻理解和记住其内容的。而该课程的理论体系可从三个方面或三个角度去把握:(l)理论推导式或图表式;如前面我们分析的三张图表。(2)目录框架式。即通过通读全书,再回头看前面的目录和每一章节的大小标题即可宏观地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并可把全书由厚变薄,起到点石成金、穿针引线、提纲挚领的作用。(3)定义修辞式或概念开发式。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或近义文字。通过研究该名字的字面含义,即可给出其一般的解释。如“商品”,“商品”意为“交换”、“买卖”,“品”意为“产品”,“用品”、“物品”。所以“商品”的字面含义即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再比如“资本循环”,“循”意为“沿着”、“跟着”,“环”为“圆圈”“圆周”的意思。因此,“资本循环”的简单字面意思即为“资本沿着圆圈运动一周”,进一步扩展为“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带来剩余价值并回到原点的运动过程”。很多经济学的概念都可通过这种方法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游戏,变得很有乐趣。 3.明确学习五点,以点带面,掌握全局。本书共有十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第一至六章为其基础理论部分;第七、八、九三章为理论应用或理论延伸部分;第十章为理论总结和理论转折(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理论部分向社会主义理论部分的转折)部分。在这三大部分中,第一部分是重点,二、三部分是非重点。而在第一部分中,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资的直接生产过程(第一至第三章),资本的流通过程(第四章),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或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分割过程(第五、六两章)。在这三部分内容中,第一部分是重点,后两部分是非重点(但第二部分中的第四章第三节即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和第三部分中的第五章即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等内容则是全书的理论难点)。而在第一部分(即第一至第三章)中,第一、第二两章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第一章要回答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和概貌,要回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研究起点(质资料生产)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与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规律)。而第二章则要回答政治经济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研究起点(商品)并要全面解剖商品这个包含有资本主义全部矛盾的细胞体,而后面所有的概念都可以通过对商品及其二因素的逻辑推导而引伸出来。如“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由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剩余价值”。这个概念的定义告诉我们,地租还是剩余价值,不过是超额剩余价值而已,而剩余价值则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是商品二因素的一种具体外化形式而已。所以说,这一章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每位考生能够明确全书及各部分的学习重点,那么,以点带面,掌握全书内容,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和轻松。 4、不断重复与复习。对于应试课程来讲,重复是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重复可以加深记忆,加深理解,所以,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重复与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来取排除法,即凡认为并确实是已经牢牢掌握的知识点,就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排除或遗忘,这样,整个复习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把书本不断地从厚变薄的记忆过程。然后,通过章、节、目等主要知识点又把全书由而变厚,恢复或再现其原貌,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把该课程的全部内容牢牢掌握,铭刻在大脑中,烂熟于心。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