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表达了舍弃生命以追求正义的崇高理念,是孟子对人生价值的深刻阐述。孟子认为,在生与义之间,人们应当选择后者,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主张。

《论语·卫灵公》也有类似的说法:“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强调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不应为了生存而损害仁义,而应为了实现仁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体现了儒家对于仁义道德的高度重视。

明末文学家王世贞在《鸣凤记》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念:“贪生害义,即非烈丈夫;杀身成仁,才是奇男子。”他认为,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丧失正义的人,不足以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而那些能够在危难时刻为正义舍弃生命的英雄,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清末小说家陈森在《品花宝鉴》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推而言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是这个念头。”他通过小说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舍生取义的英雄形象,展现了这种高尚品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