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寺院书法胜地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0:55:55
云门寺,位于绍兴,除兰亭之外,也是著名的书法圣地,与书法史上众多名人和逸事相关。
云门寺起源于王献之的旧宅,传说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历史上,“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帖》真迹曾在此保存。南朝智永禅师在此驻寺临书30年,留下铁门槛、笔冢,其侄子惠欣在此出家为僧,叔侄二人皆为书法大家,深受梁武帝推崇。因此,云门寺一度敕改为“永欣寺”。相传王羲之墓也位于附近,智永、慧欣和尚迁居云门寺,为就近扫墓。
智永有两个徒弟,智果和辨才,都是他的书法传人。智果青胜于蓝,隋炀帝称赞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当时求书者甚多,户限为之穿。王氏传家之宝《兰亭帖》真迹由辨才收藏,后在云门寺中被唐太宗派来的御史萧翼设计赚取。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修禊活动,并模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序》。
云门寺中,曾有许多与以上人事相关的建筑和设施,如献之山亭、献之笔仓、智永铁门槛、智永退笔冢、辨才塔以及陆游年轻时在此读书的云门草堂等。可惜,随着整座古刹的倾圮,这些历史遗迹也都化作历史陈迹。
扩展资料
佛教文化自东汉灵帝建宁中(168年-172年),由安息国高僧安世高云游会稽,弘传佛教,经过三国、西晋的初步传播,后从东晋、南北朝延续至隋唐、宋元、明清近二千年,平水一度成为浙东传播佛教的中心。这里古刹云集如林,宗派祖庭争相宏宗立说,大德高僧代代呈现,帝王将相不断赏物赐额,骚客名流诗歌咏呤无数。厚重的佛教文化成为平水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目。云门书法胜地,历来为文人所重,风景名胜甲于越中。唐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之吟叹。寺前青嶂,矗如列屏。秋如万重,灿若 褥绣。若耶溪绕门而过;秦望山据背在上。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