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回徐州重游故地(中)矿大篇

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徐州矿业大学(简称“矿大”),于是抓紧时间乘坐51路公交,趁着尚早,来到矿大一探究竟。今日天气格外宜人,这样的好天气在徐州并不多见。

一上车,便有幸运降临,车很快满座,乘客们似乎都在专注于手机,偶尔回头一瞥窗外。记忆中的云龙湖与矿大交界处的东北路口,那份熟悉的氛围让人心情大振。接近矿大时,高架路口右侧立着高耸的广告围挡,遮挡了视线,无法一窥全貌。大学路东边变化显著,新的公寓拔地而起,曾经的山口不再显眼,最终还是找到了它的踪迹。

接近矿大,就能看到其众多建筑的轮廓,但路边的施工挡住了部分视线。路东侧多了个公务员学校,不知是何时出现,周边绿化似乎未做更新。矿大对面的山体被炸出了大豁口,山顶的景象今非昔比,初冬时节,已无荒山之感。这座山顶曾是贴吧里的迷路之巅,但如今已成为学校旁的标志性景观。我曾因迷失方向而困扰,但总能按照大方向找到道路。这次时间紧迫,山顶已非荒山,估计没有路可走,迷路会让人惊慌失措。

下车后,穿过广告围挡,便见到了矿大雄伟的大门。花坛虽已入冬,花已凋零,但22岁生日在这里拍的毕业照,至今仍能勾起美好的回忆。望向熟悉的两条大道和远处的图书馆,心中涌起暖流。门卫热情地告诉我,校友可以进入,为我开启了闸机。随后,步入校园,那栋不知名的大楼已有些破旧,爬山虎覆盖其上,叶子已枯萎,显得有些沧桑。主路两旁的银杏树叶金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南边的花园已被收割,裸露的土堆显得新奇,花园北面的小路新增了几间小屋,颇有创业气息。轨道的出现,让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首先,我来到了学校前的广场,石牌已换,三杆旗帜依旧飘扬。广场尽头是镜湖,清澈如镜,图书馆未有明显变化,依然矗立。学院楼、草坪、公教区(现称博学楼)等,都留下了我大学时代的记忆。通往教五的路,两侧的树木已经长大,变化显著。在这里拍了一张照片后,按照计划前往鹿苑,花园西侧的公路未变,我触摸了这条熟悉的路。学校最东边的围墙边,鹿苑已迁移,鹿群数量众多,与往日印象大相径庭。湖中心的土堆已杂草丛生,向南是树林,目前正在进行施工。继续向南,来到了以前的鹿苑,现在变成了私人住宅。这边修建了一条通往西边的道路,能够清晰地看到南侧的围墙。

沿着围墙边的路向西,我来到了一些新建的建筑,它们旁边的道路也颇为漂亮。记得以前是一片荒地,旁边就是研三,很少光顾。现在大不一样,大南门的出现让我好奇,却因时间紧迫而未去。随后,我进入了学生宿舍区域,兰苑是新建的吗?看起来非常吸引人。在迷路的恐惧消散后,我先去了第三运动场,这是常走的路,直通排球场。曾经和同学在乒乓球场打过乒乓球,虽然技艺不佳,却乐在其中。我在网球场进行过拉伸,然后来到运动场,这里留下了我多次跑步和练球的记忆。围墙破败,西侧阶梯损坏,跑道老化,篮球场则显得宁静。西门小南门已封闭,旁边设有监控。临时建筑的用途未知。随后,我前往梅苑,修自行车的黑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快递超市和另一家超市。路尽头正在进行施工,自行车的数量比以往更多,且大多未上锁。

梅一门口的路依旧如旧,路边停放着自行车,直通三食堂。这条短短的五十米路曾让我心生恐惧,如今路未变,但恐惧的人已不在。接下来,我前往三食堂,变化明显。南边二楼的上下出口已遗忘,但东侧二楼的通道确实已被封。之后,我前往教五,并参观了不显山、励志园、河边等地。遗憾的是,时间有限,未能前往教三西面的通道及湖中心的小岛。从教五出发,经过教一,楼道尽头的新设点难以理解。我曾想前往一食堂,但时间紧迫,只好放弃。随后,我沿着河及教学楼之间的路,过桥至图书馆,图书馆不可进入,我沿湖绕行,再回到正面。穿过图书馆,我到了理学院,原本想去土木学院,但时间已晚,我决定走老路去行建东路,因此前往了东北部的绿化区,实验大楼壮观,但绿化区不如从前,有人在忙碌。最后,我到了学校北面的行建北路,这是我骑车常去的地方。天色已晚,地图上有个名为“校友公园”的点,我决定去那里,里面有许多校友的名字,未来我不可能上榜。随后,我到了一运动场,很多大型活动在这里举行,梅苑似乎离得遥远。学生在跑步,这应该不是吃饭的时间。我沿体育学院到了二运动场,体育学院的建筑壮观,但我从未进入过。天色渐暗,我前往二运动场,这里是过去院队练球和体育课的主要地点,我进去后即离开,因为要去吃饭。穿过桃苑,我到了一食堂,这里曾是我感到出远门的地方。一食堂的变化比三食堂更大。最终,我点了一份黄焖鸡,价格实惠,但分量较少,味道一般。

在车站等待公交车,可能是过了6点,等了二十分钟仍无车,我已感到疲惫。最终,我在海天广场附近的东门保安的帮助下进入。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有一种焦虑感,害怕被看作是校友。学生们看起来年轻、好看,我与他们明显不同。同时,也有种不属于这里的感觉,尽管这块地还是原来的地,但已不属于我。后来,我转换了角色,作为校友回来参观,这个身份下,我似乎又暂时属于这里。

尽管很累,我还是想爬洞山,但51路最晚7点半,我之前在等公交时还考虑能否再爬山,但现在时间已不允许。通过地图搜索,我发现晚上9点有公交车可到市中心,这没有问题。刚好,从矿大东门到大洞山的车很多。到达目的地后,我发现没有勇气爬山。这山确实是坟山,偏僻之处可以发现坟墓。此外,不确定蛇是否已冬眠。山上现在满是植被,晚上没有人爬,也没有灯光。我只爬了十几米,小解后,就没有勇气再往上爬,果断放弃。

这个时间点,还能赶上51路,即使双腿灌铅,我还是跑了到车站。后面发现,不跑也能赶上。今天就到这里,总有不完美之处,看看明天能否再尝试去大洞山。最终的结果是,明天的时间不够用,也未能实现再次探索大洞山的愿望。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