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三五中学校史简介

1958年秋,为了发展山老区的教育,金城楼在三五村郭坑磨寮(即现今的校址)创办了平和第七中学,旨在解决山区人民子女的就学难题。该中学最初服务于坂仔、国强、安后、大溪、九峰、崎岭、霞寨、国强林场等地,首批教师包括陈木桂、杨茂才等,校长陈木桂带领84名甲乙班学生,开始了三五初中教学史的篇章。

随后,林能万、蔡鹤影等教师相继加入,他们分别来自广东、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在政府支持下,教师们与当地人民一起,克服交通不便,开展艰苦的建校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利用业余时间亲手建设校舍,并积极进行家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1960年,首届学生中考成绩优异,陈老钦等成为佼佼者。

1966年,学校更名为“国强中学”,增设了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1977年恢复高考后,教育事业迎来了新机遇,学校师生充满热情,成绩斐然。1982年,国强中学高中部停办,三五分校独立为“平和县国强三五初级中学”,罗寿田任校长,学校规模逐渐扩大,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1985年,新建的教学楼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条件,1988年,陈艺生接任校长,师资队伍和学生数量大幅增长,学校设施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1年后,学校在陈建政校长带领下,强化领导机构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成就显著,成为了1997年两基验收的达标校。

如今,平和县国强三五初级中学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继续致力于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扩展资料

平和县国强三五初级中学位于平和县国强乡三五村郭坑磨寮,前身为1958年秋创办的平和第七中学(老区人民现在还习惯“七中”这样的称呼)。近半个世纪来,广大师生严于治学,校风良好,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