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 马原23个考点大总结!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47:39
马原考点1: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的时空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马原考点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意识的发展受到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的决定性影响,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世界的自觉性、创造性以及指导实践和控制生理活动。
马原考点3: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及条件性。因果关系有时间上的先后和内容上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区别,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现象与本质相统一,但本质是内在的、根本的,现象是外在的、表面的。
马原考点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表现为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推动事物的发展。
马原考点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度是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马原考点6: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马原考点7: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具有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志等,它们在认识活动中具有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马原考点8: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和相对的统一,表现为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要求全面、历史和有条件。
马原考点9: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原考点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原考点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原考点12: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价值的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与劳动时间成正比。
马原考点13:劳动力商品与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创造新价值,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体现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马原考点14:资本的循环与再生产
资本循环包括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包括资本周转时间、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再生产涉及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马原考点15: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受金钱操纵,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精英的统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政党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平衡,但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马原考点16:垄断利润的来源
垄断利润来源于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控制市场、掠夺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财富以及国家再分配政策。
马原考点17: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危机呈现新特点,包括产业结构问题、金融化、债务危机、社会分化加剧、发展活力不足、金融危机频发等。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