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三峡诗群的影响

2009年,李尚朝、鄢家发作品入选被编入大学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并由专家撰写了简介及述评,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柏铭久、欧阳斌、张守刚、唐仁平、冉晓光、杨辉隆等有大量作品被各种重要诗歌选本收录,并被译介到国外。

2008年,中国诗歌学会编辑出版的《中国诗人大辞典》收录了李尚朝、柏铭久、冉晓光、杨辉隆、林涛、鄢家发、唐刚、向黎明、何真宗的个人辞条。

2010年,指界(徐培鸿)的长诗《三峡,三峡》被《诗刊》连载,开了《诗刊》连载诗歌的先河。

2011年,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主编、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的《三峡文学史》以《柏铭久、李尚朝等的诗歌》专节评述了三峡诗群的诗人诗作。重庆评述了柏铭久、向求纬、鄢家发、李尚朝4人。 除了上述在诗坛有影响的诗人诗家外,三峡地区还有很多活跃在诗歌刊物和论坛的[网络]诗歌写手,成为三峡诗群的新生力量,如陈洪富,火焱,[柏廷文]布衣诗人,向家青[墨西哥大臣],[彭正荣]盆子,熊林清,大山老狼,杨华耕,一个爱诗如命的小姑娘[清曦],聂志超,毛吉辛……等(更多名单等待更新)。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命运与那里的老百姓和土地,城市都息息相关,他们的文字充满了对三峡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三峡山和水美的憧憬。他们把对三峡的岩石,江水,还有风土人情的依恋,流淌在文字间。他们多年来,勤奋耕耘,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抒发对三峡的片片赤诚。有很多诗人在三峡之外,拥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无疑,对推动三峡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