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发展历程如何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3:17:45
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历经风雨,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在战火纷飞中,土木工程系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与西南联合大学其他系共同成立土木工程系,设有结构、铁路道路、水利、市政卫生四大学科,为战时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的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土木系并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增设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给排水、暖通、建筑材料等专业,学制缩短至5年。同年,水利学科独立发展,成立了水利水电工程系。1960年,土木工程系与建筑系合并为土木建筑系,学术领域进一步拓展。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招生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70年才恢复,招收了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这一年,土木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工程系,适应了新的历史环境。1977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土木工程系迎来了“文革”后的首批本科生,研究生招生也在1978年恢复。1979年,暖通专业并入热能工程系,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1980年,建筑工程系进一步分化,分为建筑系和土木与环境工程系。随后,1984年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再次拆分,形成土木工程系和环境工程系。1986年,土木工程系更是增设了“建筑管理”专业,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这一系列的变化,显示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在动荡与变革中始终坚持学术进步,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
扩展资料
土木工程系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早在1916年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即开始招收土木工程学科的留美专科生。1925年清华学校建立大学部,1926年学校成立工程系,含土木、机械、电子三科,由此正式揭开土木工程系的历史。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设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系,其中有土木工程系。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