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天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竟都和美国名校有关系!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3:41:08
金庸小说里有一个名场面,
为铲除魔教,江湖六大门派齐聚光明顶,
气势雄伟,浩浩荡荡,巧合的是,书中这一幕竟然在现实中上演,
近日,医疗界四大天团医院纷纷挥旗率兵会师武汉!
众所周知,演艺界有“四大天王”,
其实医学界也有四大天团,
分别是“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
武汉战“疫”,他们都来了。
没想到,他们的前世今生,还都和美国名校
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01“北协和”
有句话说的好:“一部协和史,就是半部中国医学史”。
1906年,英国伦敦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在北京合作开办了一所协和医学堂,Union本联合之意,但被雅致地译成中文,称作“协和”。
美国的老洛克菲勒,他是美国现代商业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被称作billionaire(十亿美元富豪)的人。
1900年,中国发生了“庚子事变”,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欺压,但也有一批来自帝国主义的西方人认识到,应该在中国普及现代知识和新式教育,以推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和进步。
因此,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人兴起了一股到中国兴办教育机构的热潮。
此时的老洛正处于晚年,虽然有着花不完的财富,但却感觉人生毫无意义,以至于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
这时,他的好友兼个人顾问弗里德里希·盖茨给他建议了一条道路:将钱捐出去,并且用他经商的天才去运作他捐出去的钱,这样,就中以让他的钱对世界真正产生看得见的改变和推动。
于是,老洛摇身一变,从一个资本大亨变成了一名慈善家,并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
他捐赠了他赚来的大部分钱财,将金钱带给他的忧郁,一扫而光。
他捐资创办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这成为他活着时所从事的慈善事业的一个标志性成就。
老洛还认为,他的钱不仅要施惠于美国,更要播撒在那些更需要它们的地方。
小洛克菲勒为人正直、善良,从未染指富家子弟的坏习惯,因而成了老洛最为钟爱的儿子。
小洛还有一个最大的兴趣爱好——收藏。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经常去百货大亨本杰明·奥特曼家串门,他家里经常摆放着一些精美、华丽的中国瓷器。从那时起,小洛深深地爱上了清代瓷器和瓷国,不能自拔。
1915年,银行大亨J·P·摩根生前收藏的所有中国花瓶被公开拍卖,这批花瓶的价格高达两百万美元,为获得这笔贷款,小洛写信对老洛说:
瓷器是我唯一的爱好,也是我唯一想要花费金钱的地方,尽管这项爱好花销不菲,但它十分安静,低调而不张扬 。
这封信,让本来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老洛也被感动了。最终,是他将这批瓷器买下作为礼物送给了儿子。
从这件事中也可看出,小洛对中国文化,是真正的爱!
1909年,“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团里有两名来自芝加哥大学——前面已经说到,芝加哥大学是老洛捐钱建的——的医生,通过考察,他们看到了在中国特别需要一个发展医学教育的机构,因而建议在北京成立一个自然科学的教育机构。
小洛和老洛共同研讨后,接受了这个建议,并进一步把在中国的投资范围确定为医学。
1914年,小洛派出第二个考察团,重点考察中国的医学教育现状。
这个考察团走访了中国十几个城市和几十家医院,写成了一份名为《中国的医学》的报告,报告中有两种看法:
——一种主张标准低一些,以适应目前需要; ——另一种则主张从长远利益出发,办高标准学校,培养顶尖人才,将来占重要的领导位置,发挥更大
经过综合考虑,小洛采纳了前者,因为他已下定决心要创办一所集教学、临床、科研于一体的高标准医学院。
这个决定,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无比正确的。也正是这个关键决策,确立了协和医院在中国医学界的领导地位。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购买了“北京协和医学堂”,改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PUMC)。
这一年,第三个考察团又来到中国。
这一次考察团的任务是要确定医学院的具体办学方法。这一次的考察团包括了美国医学界的一些名人,他们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院管理办法,为协和医学院带来了“高标准”的起点。
协和的选址和建筑花费更是巨大,小洛先几经周折,收购了豫王府的旧址,面积达六十余亩,计划建筑14座新楼,又邀请了设计过哈佛医学院的著名建筑师柯立芝主持规划协和医学院的建筑工作。
经过详细的实地考察和策划,柯立芝在豫王府华美建筑的基础上建起了中西合璧、用料考究设施完善的协和建筑群。
为此,洛克菲勒基金会不惜花费重金从国外运进建筑材料和各种先进的医学设备。
据称,到1919年,建设北京协和医院所花费的资金,已经达到了750万美元。
1919年10月,开办医学本科,学制为八年制。
1920年开办护士学校,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担任护校校长。
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小洛特地乘坐轮船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从美国赶来出席开幕典礼。中美两国政界、科学界、教育界要人齐聚,当时任总统的徐世昌也派来颜惠庆代表其发表演说。
小洛代表洛氏基金会致词,宣读了父亲的贺电,并表述了他希望有朝一日将这所学校交给中国人接管的愿望。
当年的10月26日,洛克菲勒医学会的公报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北京的初秋很美,胡同不同于平日里那般尘土飞扬,大街小巷里营业的店铺显得像画一样,连游走小贩和乞丐的吆喝听起来都很悦耳,婚礼葬礼的队列都展示出了最宏大的设计。透过明净的空气,青黛色的西山屹立于远处;近处的景山上缀着精美的宝塔。还有宏伟的皇城墙门,金色屋顶的紫禁城。绿色琉璃屋顶的豫王府,相比之下毫不逊色,这就是新建的医学院和医院。
“这些由卓越的访问者组成的学术阵容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来自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家,穿着西方学术服饰,一起缓缓走过高高的绿瓦屋顶下,穿过现代的实验室和古老的运水车,走过成排的西医医学学生、成群游荡的苦力和随处可见的乞丐。街头充斥着手艺人的吆喝,和着新管风琴吹出的进行曲,队伍缓缓步入这座美轮美奂的具有中式风格的现代礼堂。”
美国时代周刊记载:
从1913年5月开始的十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了将近8000万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礼物是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截止到那时,用于协和的共计1000万美元,比用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700万美元还多。据1956年统计,最终,基金会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总计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