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是动物吗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1:32:33
多孔动物,又被称为海绵动物,属于水生低等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多为辐射对称,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两层之间有中胶层。在中国青岛地区发现了十余种海绵动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绵动物种类及其特征:
葡萄白枝海绵属于钙质海绵纲,海绵体为单沟型细管状分枝,分枝后又互相愈合,形成不规则的网状体。枝体横切面略呈圆形,直径约为0.5~2毫米。成体海绵有许多形如毛壶的竖立管状体,高约2~3厘米,顶端有一个大的出水口,生活状态呈黄白色。白枝海绵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生活在水流平缓的浅水中。骨骼由各种形状与大小不等的二尖骨针、3辐骨针与4辐骨针组成。
戴冠碗海绵属于钙质海绵纲,海绵体瓶状,外形呈橄榄状,顶端为圆形出水口,口周围有骨针构成的领,与体中轴平行,体基部有短柄,海绵借此附着在其他物体上,体表面有许多刺(骨针)。海绵体高约7~10毫米,直径2~3毫米,冠状领长1毫米,活海绵呈黄色。骨骼由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二尖骨针,三辐骨针与四辐骨针构成。
扁平碗海绵属于钙质海绵纲,系单体海绵,体长管状,常略弯曲,顶端有一圆形出水口,口周围无领,生殖后的个体常横向压扁,因而得名,体表面有细刺。扁平碗海绵曾称日本毛壶,生活在浅水里,体长1~11厘米,多数2.5~6厘米,直径2~9毫米;出水口直径1~4毫米。海绵体柔软易断,生活时乳白色或灰白色。骨骼由以下骨针组成:二尖骨针,按其大小可分为三组,不规则弯曲;三辐骨针,各辐略不规则弯曲;四辐射针数量较少。
头盔碗海绵属于钙质海绵纲,海绵体瓶状,外形略如大米,顶端为出水口,出水口缘有两层骨针构成的领,上面一圈与体中轴线平行的竖领,下面一圈为横领,与海绵体中轴线垂直排列。体表面有许多细刺。海绵生活在平静的浅水中,活海绵乳白色。骨骼由小尖骨针(不规则弯曲)、羽辐骨针、三辐骨针和四辐骨针组成。
生姜波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皮海绵科,海绵体略扁,不规则地分枝,外形如生姜,直接固着于海底软泥上,海绵体硬如马铃薯,表面平坦,有的分枝顶端有出水口。海绵生活在十多米到数十米深的海底,这是少数不附着于其他物体上的寻常海绵。活海绵青灰色,有时略带橙红色。骨骼中有各种大小的大头骨针及中头骨针。
中空穿贝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穿贝海绵科,穿贝海绵分布很广,钻入并穴居于贝壳或其它含钙物体中,表面只留下有针尖大小的孔。穿贝海绵钻入贝壳后就开始横向扩展,不断将贝壳凿穿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孔、室,随着海绵的生长,逐渐将几个室连通成一片,最后将整个贝壳凿毁。露在外面的穿贝海绵呈桔红色。骨骼由大骨针与小骨针组成。
多弓山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山海绵科,海绵体地毯状,附着于其他物体上,向四面扩展,逐渐增厚,变成不规则的块状,表面不平坦,有许多圆形隆起,体质松软易碎,有一薄的皮层。骨骼构造较复杂,由多种骨针组成:大骨针为亚大头骨针,常略弯曲,表面光滑。小骨针有两种:(一)异常形爪状骨针,有大小两组,外形完全一致。(二)弓形骨针,大小差异很大,有一系列中间型骨针,使之连成一片。
外套粘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粘海绵科,海绵有地毯状、块状、球状及分枝的片状,体表面不平坦,常有走向不规则的脊和沟,表面有几个分布不规则的出水口。活海绵呈灰黄色或橙黄色。骨骼由多种骨针组成:(一)棘针骨针,表面有疏密程度不同的小棘;(二)楔形骨针,表面平滑,两端有细棘。小骨针有两种:(一)掌形爪状骨针,有大小两组骨针,外形完全相同;(二)卷轴骨针,也有大小两组。
面包软海绵属于寻常绵纲软海绵科,成体海绵为无定形的块状,附着不久的海绵常呈地毯状,向四面伸展,逐渐增厚,表面常有烟囟状的出水口,体软而有弹性,易碎裂。骨骼为散乱的骨针构成不规则的多角形网。皮层中的骨针与表层平行,骨针为略弯成弧形的二尖骨针。活海绵呈棕色或略棕色。
宽阔蜂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蜂海绵科,海绵无固定的外形,起初呈地毯状向四面扩展,然后增厚成薄的块状,表面常有不规则的火山口状出水口,高达1厘米,海绵体软而有弹性,活海绵灰白色或黄棕色,生活在沿海数米深的水中,大的海绵可达7~8厘米宽,2~4厘米厚。骨骼网状,是由发达的海绵质将二尖骨针包埋或连接,网眼为不规则的圆形、三角形或四角形。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