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的内容理论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5:47:36
动机的内容理论:动机理论(又名动因理论)是指关于动机的产生、机制、动机与需要、行为和目标关系的理论。
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人们为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存在着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动机。
研究前景:
动机领域非常复杂,不仅存在多种观点,多种比喻,而且在这一领域还具有许多论题,有许多不同的研究方面,可以解释多种现象。因此,对于将来的动机领域,我们可以用多元性而非包罗万象的理论来描述。
然而,有许多心理学者正努力寻找一种普遍的动机理论,把人是机器的比喻与人是神的比喻相结合,既注重人的身体方面,又注重人的心理方面;既注重外在诱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注重个体自身的内在原因;既注重人的认知,又注重人的情感,总之是要寻求一条整合的动机理论途径。
然而,要建立一种普遍的动机理论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太可能的:
(1)动机理论必须建立可靠的(可重复的)经验关系;
(2)动机理论必须建立在普遍法则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3)动机理论必须包括自我;
(4)动机理论必须包括认知过程的整个领域;
(5)动机理论必须包括整个情感领域;
(6)动机理论必须包括序列的(历史的)因果关系;
(7)动机理论必须能够解释成就追求和交往目标;
(8)动机理论必须思考一些附加的常识性概念。
总的来说,动机这一心理学主题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这一领域曾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同的比喻看法,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年来动机理论研究有了不少新进展———已经成为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一个热门领域,但问题是各家意见不一,所以有关整合的动机理论的研究就很迫切,本文正是想为这一目标提供一些思路。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