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利他主义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及环境使个体心情愉悦,往往会增加利他,而噪音等恶劣环境因素会减少利他。

(2)社会情境: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的影响,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少,独自一个时个体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这是由于他人在场,导致去个性化,使个体责任意识丧失;或者导致责任扩散。如果情境中出现助人行为的榜样,会产生示范效应,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

(3)时间压力:时间紧张时会难于利他。

(4)利他对象的特点:被帮助者与利他者态度与价值观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或更有吸引力的人,更容易让人产生利他。

扩展资料:

一、利他行为特征

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

③自愿的。

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

也含有利己的因素。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

如此说来,利他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中有些行为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己为目的,有些行为有微妙的利己动机,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二、社会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晌

1、旁观者的数量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许多研究利他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的淡漠是特定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心理现象。我们不要以为紧急情况发生在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就一定会有人出来相助。事实恰恰相反,往往越多的人在场,越有可能没人出来相助。

2、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当我们遇到一个件事时,要对这件事的性质进行解释,即判断它是否属于紧急情境,我们要作出判断之后才能采取行。

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作出判断,这种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就是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这里面显然包括榜样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他主义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