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历史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4:31:31
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数量超过十,这显示了本科专业设置与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的趋势。
然而,在2002年前,智能科技相关的研究虽已广泛融入上述学科专业,但只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中包含“智能”字样。在学科和专业名称上,几乎找不到“智能”的痕迹。
2002年后,十所高校自主设置的带有“智能”字样的新专业获得了批准。南京理工大学设置了“智能机械与仿生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置了“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上海交通大学设置了“智能信息处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了“商务智能”。研究生专业中,带有“智能”字样的数量从1个迅速增加至11个,显示出智能科学与技术在多个学科领域的自发、强劲发展态势。
高等学校的“智能科学技术”本科专业的设立引起了诸多学校关注。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2003年设立“智能信息工程”专业方向,并成立了“智能信息工程系”。同年9月,首批40名本科学生入学。2004年10月,专业方向更名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并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备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05年首批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电子工程学院,挂靠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招生人数逐年上升,2009年达到160人,至今保持稳定规模。
厦门大学设有此专业,并设有专门研究项目实验室。南开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于2006年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北京邮电大学正筹划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本科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正筹备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在传统信息类专业中加大了人工智能课程比重。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也正在为申报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做准备。
扩展资料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在2003年提出成立的,智能科学系的前身是北大信息科学中心,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
上一篇
武汉周围有哪些旅游的地方
下一篇
怎么查询导师名单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