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区别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5:53:20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科被分为三个层次: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和专业(二级学科)。学科门类是最大的分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门类。每个大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进一步地,每个一级学科下设若干二级学科,比如数学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对象通常是二级学科,即专业。
学科的发展往往需要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这意味着该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选择这个学科中的任何一个专业,学生可以从中本一直念到博士。这反映了大学或科研院所在这个学科的实力和水平。看一个学科是否全国领先,就要看它里面的二级学科是否有国家重点学科以及重点学科的数量。
我国高校的学位点(硕士)申报通常依托二级学科进行。一旦学位点申报成功,多设在二级学科之下。重点学科通常属于二级学科范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二级学科(相当于专业)的地位和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从本科专业目录到研究生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都把解决专业设置过细偏窄问题放在首位,都是朝不断拓宽专业的方向努力。
教育部将高等院校里的学科门类分类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目录。一级学科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用六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无法直接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旦一级学科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设置二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包括: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者是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经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社会对该二级学科有一定规模的人才需求;学位授予单位应具备设置该二级学科所必需的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包括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能够开设培养研究生所需的系列课程。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