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决策理论的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4:03:00
决策理论是结合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成果,形成的一套关于决策过程、标准、类型及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行政决策理论则是在20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其体系的建立主要归功于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繁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述角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
1. 完全理性决策论:这一理论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理性,能在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时作出最优选择。
2. 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西蒙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实际行动不可能完全符合理性,决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
3. 理性、组织决策论:代表人物有美国组织学者J.G.马奇。他承认个人理性的存在,并认为由于人的理性受个人智慧与能力所限,必须借助组织的作用。
4. 现实渐进决策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者C.E.林德布洛姆。他的理论的基点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所面临的现实,并对现实所作渐进的改变。
5. 非理性决策论: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和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等。该理论的基点是人的情欲,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的支配,许多决策行为往往表现出不自觉、不理性的情欲。
行政决策理论的发展趋势包括:①强调人的判断对决策的影响;②行政决策理论应用范围扩大。
西蒙的决策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2)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3)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西蒙决策理论的贡献在于对复杂的管理活动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并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的整个领域及其环境,使管理理论围绕着决策这个中心来发展。其局限性在于,作为一种主流的一般管理理论,显然未能全面反映管理活动的规律性,缺乏对一般管理关系和环节的分析。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