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6:39:26
1. 屈服点(бs):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开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再完全恢复原状的应力值。
2. 抗拉强度(бb)/强度极限: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到达此应力时材料将发生断裂。
3. 延伸率(δ):材料在拉伸至断裂时,其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比值,反映了材料在断裂前的变形能力。
4. 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的百分比,体现了材料在断裂过程中的收缩能力。
5. 冲击韧性(Ak):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厘米²(J/cm²),是衡量材料在冲击作用下抗破坏能力的指标。
6. 弹性(σe):描述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其弹性模量(E)与应力(σe)和应变(εe)的比值有关,即 εe = σe/E。
补充资料:
- 对低碳钢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1. 弹性:εe = σe/E,涉及应力σe和弹性模量E。
2. 刚性:△L = P·l/E·F,表示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3. 强度:σs—屈服强度,σb—抗拉强度。
4. 韧性:冲击吸收功Ak。
5. 延展性:
① 延性:指材料在屈服后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之后,其承载能力未显著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
② 展性:指材料可以被压制成薄片的性质。
- 疲劳强度:交变负荷σ-1 ≤ σs,即应力水平低于屈服强度时,材料能承受循环加载而不发生疲劳破坏。
- 硬度:HR、HV、HB等,是衡量材料表面硬度的指标,反映了材料抵抗划痕或压痕的能力。
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百度百科-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