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硕2020年考研幕后坑点经历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22:33:02
复试经历犹如一场深不可测的迷雾,我最终被排除在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录取名单之外。这场为期五个月的准备,最终以半个学期的煎熬落下了帷幕。复试的展开,是在五一假期之后,不急不缓地展开。软件工程专业在复试前两天才告知,本校仅有15个名额,其余名额将分配至青岛研究院,其具体实力尚无定论,只是知道它成立于一年前,是第一届录取生的摇篮。
复试过程中的志愿选择环节,我与同专业同学一同建群,以避免扎堆现象,最终发现除了本部的竞争激烈外,其他方向的竞争相对较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向仅超过一人,其余方向甚至还有名额未满,整体竞争不算激烈,复试名单96人,录取85人。
复试成绩计算公式为:总成绩(满分500)=初试总成绩(满分500)×80% + 复试总成绩(满分500)×20%,其中复试总成绩=复试成绩×5;复试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视为合格(满分100),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其中专业题目四道简答题占30分,英语能力和专业素质占70分。我并未觉察出其中的端倪,直到经历了两次复试被刷后,我开始明白其中的规则深不可测。
第一轮复试中,本部有15个名额,23人报此方向,8人被淘汰;大数据方向有20个名额,21人报名,最终8人被淘汰,13人被录取;网络安全方向有16个名额,13人报名,最终5人被淘汰,名额剩余8个。其他方向也类似,即使未满名额,仍有淘汰者,导师组如果对考生不感兴趣或考生复试表现不佳,将成绩定为不合格,导致被淘汰。面试内容不一,老师可能故意提问考生难以回答的专业知识,让考生自认为被淘汰是理所应当,而同组其他考生所问问题则相对简单。
初试成绩的占比80%,让我认为复试结果更多是基于考生的本部志愿竞争激烈,为高分考生提供其他方向的名额,通过第二轮调剂复试进行补选。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二轮调剂复试的重点在于“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我原本以为按照调剂考生总成绩排序确定预录取名单,但最终只有8人被录取,剩下16人全被挂掉。总成绩仿佛完全无效,无法按照排名预测录取结果。考研298分的考生被录取,第一轮复试成绩优秀,但最终录取名单上只有86人,总成绩毫无参考价值。复试过程中的“一票否决权”使高分考生也面临淘汰。
在复试过程中,每轮面试后第二天公布拟录取结果,每个方向都有被淘汰者,即使名额仍有剩余也被刷。公布的名单中,只有被录取的人可以看到总成绩,被淘汰者无法查看排名情况。随后学院发布通知,强调按总成绩排序择优录取,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24人进入第二轮复试,17个录取名额。第二天,只有8人被录取,其他人看不到排名情况,其中最后一名总成绩不到三百分,也能被录取,16人全被挂。这种录取方式让人质疑公平性、公开性,被淘汰者无法了解自己的成绩,许多考生表示问题回答得不错但最终未被录取。
我总结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录取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坑点:
1. 复试前两天公布志愿选项,大多数名额分配至青岛研究院,没有选择权,听说该研究院可能成为廉价劳动力来源地。
2. 复试结果仅公布录取名单,不显示总成绩排名,被淘汰者无法了解自己的情况。
3. 分低的考生如果专业能力不足以突出,容易受到歧视。我的分数比同学低12分,他二战,我一战在职考,他被简单问了几个专业课问题就被录取,我被问了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算法相关的问题,虽然都学过,但未复习,感觉老师的态度随意,主观上认为我不合格。
笔试部分相对简单,仅占30%,其余70%为专业素养,因此复习时应更注重项目和能力展示,而非笔试科目。我之前的准备策略是扬长避短,导致面试表现不佳。关于复试前是否联系导师,有建议需要,有建议无需,我尝试联系但未收到回复,最终放弃,同时,复试名单直到复试前三天才公布,如联系的导师不在名单内,可能会感到不悦。
总结而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复试制度与我以往了解的不同,我按照往年的经验进行准备和决策,结果面试表现不佳。如果提前知道录取制度,我会选择不热门的方向,确保录取。我对该学院的录取制度深感不满,因为它让我无法理解并应对。
尽管如此,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第一次考研积累了宝贵的复试经验,为第二次考研提供了优势。同时,我对青岛研究院的具体实力持保留态度,因此,我在分享经验时,希望为后来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的主要问题在于技能不足,这使我难以应对复试中的挑战。希望读者能从我偏激的文字中理解经验,而非产生不悦。
上一篇
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专硕几年
下一篇
法律是什么专业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