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发病机制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0:36:19
铅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主要影响神经、造血、消化、肾脏、肝脏及心血管等器官。铅在体内可与含硫、氮、氧基团的物质相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铅的毒性与它与-SH、-NH2及简单的氨基酸的亲和力有关。铅可与细胞膜、线粒体及线物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主要与蛋白质的-SH基位置上结合。铅干扰的代谢环节包括抑制血红素和细胞色素的生成,影响能量的产生,以及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影响细胞膜的运输功能。
1.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铅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卟啉代谢障碍。铅抑制ALAD、粪卟啉原氧化酶和亚铁络合酶的活性,导致血中ALA、粪卟啉及血液中EP或ZPP增多,这些可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血红素合成障碍不仅影响造血系统,也影响其他系统,因为血红素是合成细胞色素的辅基。铅中毒还可导致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
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铅影响卟啉代谢,引起体内ALA增多,进而影响GABA的功能,产生神经行为学改变。铅干扰血红素合成,可导致脑内细胞色素C浓度降低,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干扰神经细胞的代谢。铅还可模拟或抑制钙对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干扰钙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儿童神经发拦樱猛育有关。
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铅抑制肠壁碱性磷酸酶和ATP酶的活性,使平滑肌痉挛,引起腹绞痛。铅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肝内小动脉痉挛引起局部缺血,发生急性铅中毒性肝病。铅亦可引起肝细胞色素系统功能紊乱。
4. 对肾脏的影响:
铅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抑制ATP酶等的活性,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甚至损伤。急性中毒主要影响近曲小管,肾小球细胞核内出现包涵体,为铅与蛋白质复合物。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与细胞增生同时并存。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