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资源传统资源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3:57:34
传统矿产资源,主要是指在深海中发现的较早,并已进行工业开采或具备开采能力的资源,如深海油气、多金属结核矿物等。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环境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被列为海底石油资源。经过近四十多年的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海底被发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的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和23%。
海底蕴藏石油的理论,源自19世纪末海底发现石油以后,科学家们的研究。在中、新生代时期,海底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形成了数千米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主要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遗体,以及河流从陆地带来的有机质组成。这些沉积物被沉积的泥沙埋藏于海底,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着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了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形成现今的陆架油田。
中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为100~250万吨,这表明中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渤海是中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发现的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厚可达7000米。这形成了一个很厚的海陆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渤海的沉积物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温气候下进行,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断陷伴随褶皱,产生了系列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南海大陆架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厚度约2000~3000米,有的甚至达6000~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度可达1000~4000米,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某些外国石油专家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然而,海上寻找和开采石油的条件与陆地不同,技术手段复杂,建设投资高,风险大。因此,当今世界海洋石油开发活动,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国际合作的方式。中国为了加快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明确规定了中国拥有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和管辖权,合作区的海域和资源、产品属中国所有,合作区的海域和面积大小以及选择合作对象,都由中国决定。
海底除了石油、天然气外,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至今已发现海底蕴藏的多金属结核矿、磷矿、贵金属和稀有元素砂矿、硫化矿等矿产资源达6000亿吨。若将太平洋底蕴藏的160多亿吨多金属结核矿开采出来,镍可供全世界使用两万年,钴使用34万年,锰使用18万年,铜使用1000年。海底锰结核矿石(含锰、铁、铜、钴、镍、钛、钒、锆、钼等多种金属)还在不断生长,不会因为人类的开采而消失。太平洋底的锰结核以每年1000万吨左右的速度不断生长。每年仅从太平洋底新生长出来的锰结核中提取金属,其中铜可供全世界用三年,钴可用四年,镍可用一年。
海底锰结核这一大洋深处的“宝石”,是世界上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要从四、五千米深的大洋底部采取锰结核,需要先进的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也已具备了开发大洋锰结核的条件,预计到21世纪,可实现生产性开采。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能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循环不息地为人类所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下个世纪人类的重要资源供应地。
海洋盆地是各种矿物沉积的来源,除了已知的矿藏,还发现了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等新发现的海洋矿物资源。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海底热泉附近积聚而成,热泉位于海底活火山山脉各处,散布全球所有海洋盆地。另一类新发现的海洋矿物资源是富钴结壳,沉积于水下死火山侧面,历时数百万年形成,矿物来自海水中溶化的金属,这些金属由河水和海底热泉提供。热泉还提供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化学能量,微生物利用这些能量生长。这些微生物在温泉生命形式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底层,基本无需光能,是具有工业和医药用途的新化合物来源。这些微生物也包括原始的生命形式,可能有助于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
扩展资料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陆地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深海大洋。海底世界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锰结核、深海油气,还有热液矿床,以及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合物的储量极为巨大。据估计,把人类已经用掉的和还没有开发石油、煤、天然气加在一起,还赶不上天然气水合物中有机碳总含量的一半。如果这个估计不错,那无疑是人类的福音,因为它很可能将成为新世纪的新能源。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