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求职辅导课真的有用吗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3:55:02
这两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是一名奋斗在互联网校园招聘一线的HR,接触过几家求职辅导平台,也接触过很多被包装过的学生。我来说一些观点和看法。
求职辅导课是职前教育或社会准入教育一种服务形式 ,光说求职辅导课太窄,我们放大来探讨。
首先科普一下职前教育或社会准入教育。
职前教育是指:人们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的培训,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即将面对第一份工作的在校学生。请注意这是一个商业上的概念,不属于普通K12教育的范畴,不包括泛IT、考公考研、会计、外语等职业考前或技能培训。市面上,不同的职前教育平台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开发了不同的产品,商业模式大同小异,常见的服务项目有以下几种:
假如有A和B两个同学同时应聘一家企业,他们的工作能力都差不多,其中A同学通过付费获得了高质量的职前教育服务,不仅简历好看,还获得了内推机会,就连面试过程中都有导师陪着升级打怪。而B同学什么也没有干,踏踏实实地走流程,自己去收集信息寻找资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同学肯定比B同学有更大的概率可以应聘成功,那么对B同学来说公平吗?
这种例子是真实存在的——美国名校录取并不是只看考试成绩,还要看课外活动之类的“综合素质”。现在美国就有很多机构,给高中生提供“大学咨询”服务 —— 其实就是帮你刷经验值。花钱购买了服务,这个机构就会介入你的高中生活。他们会安排你去做一些事儿,去哪儿当个志愿者,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选修什么样的课程。按照他们要求的做,你的简历就会很好看,他们就能帮你申请到很好的大学。你说这公平吗?
一点都不公平,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好消息是职前教育对个人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 因为“找工作的能力”与“工作能力”是两码事。职前教育说到底解决的是“怎么找到好工作”的问题,它解决不了“如何将工作做好”的问题。
首先找工作的能力你得要有,不然你连展示你工作能力的机会都没有。但从长远来看,你能不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你能不能经受市场的考验,你的未来职业生涯走得是否顺畅,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工作能力。
职前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它能使你拥有有“未来意识” ,能帮助你摸索到招聘规律,开始梳理目标行业和求职规划,这个过程才是受益一生的事情。
招聘与应聘,就是劳动力的买和卖,劳动力这个产品非常复杂,卖方作为劳动力的提供者,希望卖一个好价钱,所以,他往往要不断地包装自己的“产品”,包括混一个学历,包括按照套路来修饰自己的简历,但实际的能力可能远远不如简历。但是,这一点是劳动力的买方,也就是用人单位事先无法知道的,所以劳动产品的质量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
为了解决这种包装下的信息不对称?HR的解决办法是花大成本在人才的甄选环节,这些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简历筛选、笔试、面试、背景调查、试用。
这样说下来,人才甄选的各个环节好像都已经被职前教育逐一攻破,而且讽刺的是,帮着打头阵还是之前在混过企业的HR——毕竟他们最了解自己设计出来那套的东西。
那么,HR还有没有更高级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包装下的信息不对称? 实话说,目前还真没有。 有的话也只能说,“亏吃得多了,自然就变聪明了”。
幸好职前教育再怎么包装也没办法将麻雀变成凤凰,毕竟学历、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这些硬邦邦的东西是做不了假的, 职前教育这种道具只能在水平差不多的人斗殴时发挥作用,并不是什么杀伤性武器,面对降维打击,毫无还手之力。 而且,相同的套路玩多了HR也能学精——有效的方法一旦频次多了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模式,候选人用这种模式去进攻,HR自然能被训练出识别这种模式的能力。高品质职前教育与人才甄选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