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近代以来的西方史学重视对史料进行划分,何种划分最为核心

关于近代以来的西方史学重视对史料进行划分,何种划分最为核心?问题回答如下: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史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史料。

资料扩展: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口述史料: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梁启超曾形象地说:“十口相传为古”,说明口传资料同样是重要的史料形式。常言说的“路上行人口似碑”,“有口皆碑”,也证实说口耳相传的作用与碑文记载具有同样的价值。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利用口传资料进行历史研究,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孔子编《春秋》,曾采用不少“所闻”的口传资料。司马迁编《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也大量采用了口传资料。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等,都是利用口传资料的表现。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无疑以其更加丰富且完备的特点而更为重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字材料也极为丰富。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