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什么时候让你感觉哲学很有用

学是个很广的概念,实际上我们在不同的时候会涉及到他其中的某一部分:

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逻辑是最有用的东西之一。像三段论这种逻辑推导可以帮助你快速整理你的思路,或者理清你面前的文本在说什么。

其次,大多数以认识论角度出发的观点非常适合孤单的时候和自己玩。因为我们在忙碌的时候大多数在被动接受世界给我们的认识方式,但轮到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闲下来首先我就开始反思,我看到的世界是否真的就是这样去看去想去感知的呢,然后基本上认识论的所有相关都会有事没事的在脑子中间转悠。(现象学,怀疑论都类似,属于和自己玩的东西)

存在主义,解构结构非常适合理解现代文学艺术和建筑。这个大概没人反对,他们和现代文学,绘画,雕塑,建筑,行为艺术等多个方向息息相关,你TM不知道就是看不懂啊。

形而上学最适合装逼和争论装逼类问题(比如上帝是否存在这种),因为形而上学本来就是希腊那帮子人吃饱了撑的没事装逼用的,而且,因为这门学问反求一切的前提,存在之为的存在,所以一切逻辑,体系在他面前全部失效,立于不败之地啊有么有,这尼玛就是终极装逼利器。

哲学史是个很重要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和一个人思考的发展境界有诸多相似之处,早期我们喜欢探讨世界的组成,炼金啦,以太啦,这类是最先玩的(希腊早期哲学)(现在小学初中生还是喜欢玩这个)。然后开始了撕逼大战,完全本本主义的纯逻辑大战(希腊黄金时期)(这种高中大学特别喜欢搞貌似很高深的辩论,实际完全不知所云)。然后开始进入大学后期上班早期现在知乎微博贴吧豆瓣同志们最喜欢的信仰站队撕逼大战(教父哲学)(奥古斯丁最喜欢搞这些,他们觉得自己开始需要一点坚持的东西了)。然后再成熟一些,有些人发现不但要信仰站队和到处维护信仰,东西还是要查一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阿奎那的经院哲学)。然后查的多了自然就有些牛人,这些人开始觉得自己是大神了,要不就DIY做东西开始出视频了(这走的是培根一类),还有一种开始在论坛把自己搞成大神玩悬的自成一套体系(德国古典主义那套),还有一群表示,MD知道的越多就越不靠谱,果断开始退烧并且到处更人家说你们的那堆不靠谱(走怀疑论了)。一般到了30-40岁,大多数人认识方式都比较固定了,看问题通常会有N多个面(解构和解构),很多事情也知道一味纠结三段论式逻辑没啥意思(开始走新形而上学和小逻辑之类的了)。等到了再后面,首先就是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境遇(存在主义)因为生活越来越琐碎(结婚了嘛,通常都比较惨),越来越发现扯淡这种事其实没啥意思,表达不出个啥(语言哲学)。等等等等。总之啊,人类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你会从一部哲学史发现你所有中二的源泉,然后你会发现,MD人类其实作为一个整体非常中二。

我自己觉得哲学大概分为几个大类分别干几个事情,总结一下:

纯方法论大类(逻辑,现象学,小逻辑,各种分析实证哲学):这种就是实用目的,一般做无主动目的解读,阅读材料,写作的好帮手。

认识论大类(笛卡尔那套,康德的一部分,柏拉图的很多,怀疑论等等):他们的特点就是非常适合和自己玩,平时自己和自己头脑风暴一下,适合强制跳开思维,类似周伯通的左右互搏。

形而上学大类:这类绝对的春秋笔法撕逼利器,反正他们可以否认任何体系的前提,像黑洞一样,只要我想,你和我谈什么我都和你谈形而上学,你不谈是吧,不谈你连前提都没搞懂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谈,其实超级无耻。(我说1+1=2就是胡扯,因为你知道+号为什么是作为+号存在的吗,你对面的人数学100分也瞬间无语)

境遇大类:(存在主义啦,解构啦,怀疑论啦)这一类非常适合你想不开的时候做梦用的,所以搞这群的好多去写小说,搞喜剧,搞建筑去了)他们的好处就是做梦做的都非常成体系,并且好像幻想着幻想着还不叫白日梦了,叫一种学问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