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酶蛋白构成

酶蛋白是构成酶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复合蛋白质酶中,可以利用透析和其他方法可逆地解离其低分子成分时。在复合蛋白质酶中,蛋白质部分被称为脱辅基酶蛋白,而低分子部分则称为辅酶。当辅酶与脱辅基酶蛋白结合并共同催化反应时,就形成了全酶。在全酶中,辅酶与脱辅基酶蛋白结合形成催化活性复合体。当辅酶结合牢固时,可称为辅基,例如硫胺素焦磷酸是丙酮酸脱羧酶的辅酶。当从全酶中分离出辅酶后,可以通过再次加入到脱辅基酶蛋白中恢复其催化作用。NAD的性质更类似于底物,而非辅酶。脱辅基酶蛋白中的某些脱氢酶会将其转变为还原型,随后可以由其他脱氢酶等的作用而被氧化。

辅酶是一些对酶活性必需的小分子量有机物质,通常与酶蛋白疏松结合。酶的辅因子是指除了蛋白质部分之外,还含有对它们功能直接相关的无机或有机成分的酶。如果缺少这些成分,酶就无法展现出活性。辅因子包括金属离子和一些分子量不大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金属离子有锌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等。例如,醇脱氢酶含锌,精氨酸酶含锰,而多酚氧化酶则含铜。

辅酶的化学本质不同于酶的底物,在酶反应过程中与酶结合、分离及反复循环。辅酶的用量可通过将它们按底物处理来确定。例如,在乳酸脱氢酶中,辅酶按双底物动力学方程进行计算。许多酶既含有金属辅因子也含有辅酶,而许多辅酶通常是或维生素的衍生物。在维生素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及其衍生物是人体中一些重要酶类的辅酶。这些辅酶的需要量虽然不多,但仍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在一些重要的代谢反应中,辅酶发挥关键作用,如在二羧酸的异构作用、谷氨酸转化为甲基天冬氨酸的酶促反应、乙二醇和甘油转化为醛类、生物合成甲基基团以及核苷的合成中需要辅酶B12。在酶测定体系中,为了确保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原则上应加入一定量的辅助因子。脱辅基酶蛋白与辅基孵育一段时间后,酶活性才会恢复,因此在实验中经常需要样品与试剂中的辅基先预孵育的过程。辅基的用量通常较少,且往往存在特定的浓度要求,以确保酶反应的正常进行。

激活剂(activator)的化学本质是金属离子,可以是酶的活性中心,也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激活酶的活性。作为激活剂的金属离子,其对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影响复杂。最常见的是二价金属离子如Mg2+、Zn2+、Mn2+、Ca2+、Fe2+等。重金属离子通常是酶的变性剂。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相互拮抗或抑制作用,因此在酶测定体系中经常加入EDTA以螯合非必要的离子。合适的金属离子浓度是必要的,过量的离子往往抑制酶反应速度。由于激活剂的动力学与酶的动力学不同,这可以解释不同的样品与反应液比例对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影响。N-乙酰半胱氨酸对肌酸激酶的激活作用与此类似。激活剂的用量通常需要通过反复实验来确定。

扩展资料

指酶的纯蛋白部分,是相对于辅酶因子而言,又称为脱辅基酶蛋白,其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活性,与辅酶因子结合形成全酶后才显示催化活性。酶蛋白目前主要的用与饲养业。酶蛋白以植物蛋白为原料,酵母菌为主菌,辅以产酶、产维生素的7种菌进行复合发酵,改善植物蛋白结构,富含消化酶系、菌体蛋白、维生素制作的饲料。可以增强鸡体抵抗力,减少死亡率。用酶蛋白部分或全部替代鱼粉,蛋鸡生产性能、体重、鸡蛋品质等与不替代差异均不显著,还能补充酶系及有益微生物,降低试鸡死亡率,经济效益明显。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