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马原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科学实践观的构建意义重大,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揭示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创立了科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唯物史观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支撑。实践本质包括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与社会历史性三大特性,展现了实践的全面面貌。实践的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与科学文化实践等关键领域。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同时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途径,也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连续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推动着认识的不断深化。

真理的本质在于其客观性,即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谬误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够转化成为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为这一标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价值评价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结果的相对性以及价值评价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真理的认识具有唯一性,对同一事物的真理认识在特定条件下只有一个。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与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理论创新则是实践创新的科学指导,二者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