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的团队名称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4:56:20
社会哲学仁波切论。 在我看来首先思修这门课,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政类课程,是一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青年的思想认识的一门课程。这是它的定位,虽然我的解释比较“红”,但这绝对没错。大家仔细想一想,中国的社会主义给了大家什么,到底优势在哪里?我们的扶贫,我们的抗疫无数无数的案例已经向大家进行了解释,此处不多言。所以每个新时代青年都有必要,都有责任,都有义务去了解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这门课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实施的情况和效果呢?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告诉你思政类课程“苦不堪言”尤其思修,老师全程吹水,玩手机从来不听课的情况在很多高校,甚至著名985,211类高校中非常普遍。而老师呢,学生们不配合,老师上课也非常疲劳没有那种教书育人的获得感,没有教育他人的快乐。双方均没有任何获得,那么这样的课程开设的效果何在,出发点、意义是非常好的,但实施的效果极差,为什么会这样,我简单分析一下。
1.老师:思修教学团队普遍中老年教师,甚至老龄化的现象非常普遍,这里的老龄化只是玩笑话,不要深究字眼。老一辈人更加富有生活经验有阅历,对党、对国家、对改革开放等等,有着很深厚的认识和情感,可以说得上是一本中国当代的百科全书。但是他们授课的群体是大学生!是大一学生!是18-20岁左右的新时代青年,老一辈的故事从电影从电视从自己的父辈等等了解的太多太多,不需要也不能向他们继续灌输革命故事革命精神,人生理想,需要的是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贴合时代元素,告诉他们在这个和平时代,暂时不需要你们去流血牺牲,但需要去努力付出,做贡献。但现实是,老一代的教师,连教室最简单的投影开关使用,都成问题,什么时代元素,什么多媒体,大数据,互联网,根本搞不明白,就算懂,最多就是个一知半解(不排除个例,但大多数思修老师就是如此)。
2.学生:互联网时代,信息太多,诱惑太多。别说是思修这种课程,就是高数,线代这种实打实很难的课程都有很多学生玩手机,打游戏。为什么,是老师讲的不好吗?不一定,我觉得这就跟中学的教育模式有一定关系。高压的中学模式,内卷化的社会,迫使无数的学生刷题,拼命学,努力考上好大学就就可以放松了。实际上这完全不是国家、社会、家庭所希望看见的。这里面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学和大学教育的脱节脱钩!短短1年,从中学到大学天差地别,有多少人能坚持地学习,我觉得不多。我不是反对知识教学,反对考试。我们在中学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践类课程,最好是中学和大学合办,让大家提高应试技巧外的其他综合素质:如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让中学生明白还需要很多能力需要培养,考试考得好不一定最优秀。完成一个大学和中学之间的衔接,这样的话就会让很多学生意识到大学应该做什么。
下一篇
昆工水利水电优缺点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