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思修~~~~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需担负起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的重任。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培养公德意识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公德意识,成为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感。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公德意识,如通过宣传活动普及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结合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加入社会公益组织等。参与公德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能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识别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提高公德素养,影响他人与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涵盖日常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易于被忽视,但若被大多数人忽视,可能导致不良风气。因此,培养崇高的公德意识需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排队时站在“一米线”外,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外出旅游时不随意刻画景点设施等,这些行为展示了公德的境界。践行公德并不复杂,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公德的境界在日常行为的一举手一投足中升华。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