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高校为什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一是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担任委员。该委员会应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发挥指导、研究、咨询、评价和服务功能,通过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引领性作用。

二是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师资队伍,优质的师资队伍才能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入心入脑。高等学校需要培育一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要通过各种举措培养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

三是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应注重以当前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并增加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择优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契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把课讲好、讲活、讲出兴趣,让学生愿意上、愿意听。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工作,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观点与思潮。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小班课程,增加授课的互动性与参与性。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工作室,并给予经费等资源支持,鼓励教学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四是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社团建设,形成与第一课堂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每个理论社团需要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使得理论社团成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深入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党团活动、班会,鼓励学生针对理论前沿与社会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分享和交流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用思考改变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微模式。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便捷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构建符合高校传统与特色的“微学工”模式,通过“微引领”“微学习”“微服务”“微公益”等形式,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