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婴儿期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尤其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社会性联结,标志着婴儿情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它在母婴之间形成的情感纽带,使婴儿对特定个体表现出情感依赖。鲍尔比等学者将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对所有人表现出积极反应,认为人比其他事物对自己更有益。

第二阶段为有选择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开始偏爱母亲,对其他家庭成员和熟悉人的依恋相对较少,对陌生人的反应较少。

第三阶段为特殊情感联系阶段,婴儿对母亲产生特别的情感依赖,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与母亲的关系更加紧密。

第四阶段为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婴儿能将母亲视为交往伙伴,理解母亲离开的原因,相信母亲的爱,并能接受暂时的分离。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将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对母亲离开和陌生人出现反应平静。回避型依恋的婴儿与母亲之间缺乏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对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反抗型依恋的婴儿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对母亲同来时既寻求接触又反抗安抚。

安全型依恋被认为是积极的,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被视为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早期依恋对儿童的人格特征、工作模式和人际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安全依恋型儿童成年后往往有高自尊、信任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并能良好地与他人分享感受。

早期社会性依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婴儿的依恋类型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包括正确的信号理解、积极的情感交流和适应婴儿社会活动需求的社会性互动。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是衡量母亲教养方式好坏的三个标准。母亲应正确理解婴儿的信号,通过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通过模仿、游戏等社会性活动适应婴儿的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婴儿期的依恋是其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正确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积极依恋的形成,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