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心理学考研重点(二):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在心理学考研中占据重要位置,掌握它对考试极为关键。首先,我们回顾上次的重点,即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

准实验设计与实验室实验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无关变量控制程度、对外部效度重视程度、目标的差异与后果的严重性。准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通常来源于被试的自然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等,或社会形成的特征,如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居住区等。因疾病与之相关联的被试变量,如残疾者、脑外伤者、自闭症者等也被用于研究中。研究者无法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只能从具有某种特定特征的群体中选择被试。因此,准实验研究中通常无法从结果中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实验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是评价实验设计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内部效度衡量的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明确程度,而外部效度则关注实验结果能否被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条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包括被试选择不当、历史因素、成熟因素、测验因素、测试手段、统计回归因素、被试的更换和淘汰、以及选择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外部效度受到被试选择的偏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式、对测量的敏感化、多重实验干扰、特异性效应、实验者效应、研究与实际情景的相似性、以及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准实验设计的几种形式包括:不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时间序列设计、不等组实验组与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ABAB设计和多重基线设计。每种设计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在不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中,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与不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控制组的参与。不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局限性包括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选择与经历的交互作用、选择与检测手段的交互作用、统计回归所造成的差异和观察者偏见与污染。时间序列设计则涉及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前后周期性地做一系列测量。不等组实验组与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需要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与后测成绩,以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ABAB设计则是在准实验或单被试实验中,通过基线阶段、处理阶段和再次基线阶段的循环,来评估实验处理的效果。多重基线设计则关注被试行为、个体行为和情境行为的连续变化。

总结而言,准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特点、局限性和不同形式的设计都需要深入理解。掌握准实验设计的知识对于心理学研究生考试至关重要。不断学习和总结实验心理学和统计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将有助于提升备考效率和成绩。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共同成长,是实现学术目标的关键。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