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物理学科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物理学科课程的培养目标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而言,“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及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学生需要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大纲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创新意识。物理教学中,还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物理课,学生应具备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而“标准”则更加细化了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具体目标方面,学生需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标准还鼓励学生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索兴趣,树立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以及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可以看出,“大纲”虽然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都涉及了一定的内容,但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更为侧重。而“标准”则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并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诠释。

这种变化反映了对物理课程定位的新认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包括知识、能力、思维、意识等多方面的培养。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