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985学校导师将学生实验室打卡时间规定为早八晚十,此举是否合理合法

985学校导师将学生实验室打卡时间规定为早八晚十,此举是否合理合法?说实话,个人一直不明白实验室规定打卡时间有什么用处,学生如果想要消极怠工,有的是办法;刚回国那阵子,看到学院强制一天两次打卡,早八点半、晚八点半各一次,而且使用的是那种按指纹的机器,甚是不解。记得每天早上快到八点半的时候,打卡机前就开始排起长队,问其他老师,学院为什么要这么干?得到的答复是,这样才能敦促研究生们好好工作,投入必要的时间完成科研学习任务实际上呢?真的有效吗?后来呆得时间久了点,留心观察了一下,就发现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别说一个死板的打卡机了,就算派几个老师大活人盯着,学生都未必遵循预期,把两次打卡间的时间都有效地投入到科研学习之上。

学生们对付打卡机的办法多得是,就个人观察到的;带着早餐来打卡,打完卡去办公室开始吃吃喝喝刷手机玩电脑;早上打完卡就转身离开院楼,骑上电动车回寝室吃早饭,甚至睡觉;晚饭后回来办公室打游戏、看电影,打完卡就收拾东西回寝室;早晚各露一次面来打卡,中间的时间不知所踪;干脆不打卡,关系到的也就是每个月的补助,大不了不要了;真正对科研工作有兴趣有热情,对自己有预期有要求的学生,其实不需要打卡机制来驱使,强制要求他们打卡,其实是耽误时间。

个人读博期间,每天的工作时间大致是早九晚十一,一周五到六天,强度一点不比这位导师强制要求的低。但那时候我是自愿为之,不存在被导师要求,周围跟我一样选择的博士生大有人在。因为是自愿选择的,所有人都不会觉得「气愤和痛苦」;这种死板的打卡机制,对能够自驱的人而言没必要,对有心怠工的人而言不起作用,存在的价值实在有限;若要说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宽进严出、自己担责、唯结果论」的策略也许更好。只是这样一来,每年要面对相当数量毕业困难的学生,老师们的压力(来自自己的、来自社会的)会更大。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里,恐怕没几个老师愿意面对。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