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蒸发简介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35:37
1. 人体蒸发有两种形式:不感蒸发和发汗。
2. 不感蒸发是指即使在低温下,皮肤和呼吸道也会不断有水分渗出并被蒸发,这种蒸发不被人们所察觉,与汗腺的活动有关。
3. 在室温30℃以下时,不感蒸发的水分相对稳定,每小时每平方米皮肤约有1215克水分被蒸发,其中一半通过呼吸道蒸发,另一半由皮肤直接渗出蒸发。
4. 人体24小时的不感蒸发量约为400至600毫升,婴幼儿的不感蒸发速率比成人高,因此在缺水时更容易出现严重脱水。
5. 发汗是指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是一种可以意识到的明显的汗液分泌。
6. 人在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开始发汗,空气湿度大或气温达25℃时也会发汗。即使气温在20℃以下,进行劳动或运动时也会发汗,且汗量可能较多。
7. 汗液中水分占99%,固体成分不到1%,固体成分中大部分是氯化钠,还有氯化钾、尿素等。
8. 汗液与血浆相比,氯化钠浓度一般低于血浆,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的人,汗液中氯化钠丧失较多,需要注意补充。
9. 汗液中葡萄糖浓度几乎为零,乳酸浓度高于血浆,蛋白质浓度为零。
10. 汗液不是简单的血浆滤出液,而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乳酸是腺细胞进入分泌活动的产物。
11. 汗液最初与血浆等渗,但在流经汗腺管腔时,钠和氯被重吸收,最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
12. 由于汗液是低渗的,大量发汗可能导致高渗性脱水。
13. 发汗是一种反射活动,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乙酰胆碱对小汗腺有促进分泌的作用。
14. 发汗中枢分布在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正常情况下,下丘脑的发汗中枢起主要作用。
15. 温热性发汗是在温热环境下引起全身各部位小汗腺分泌汗液,主要因素包括温热环境刺激皮肤中的温觉感受器和热敏神经元。
16. 温热性发汗的生理意义在于散热,每小时蒸发1.7升汗液,可以散发约4200千焦的热量。
17. 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和劳动强度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发汗速度越快,湿度大时汗液不易蒸发,风速大时汗液易蒸发。
18. 劳动强度大,产热量多,发汗量也多。
19. 精神性发汗是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掌心、脚底和腋窝,其中枢神经可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对体温调节的作用不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