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里各种蜂之间的关系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2:50:45
蜂群一般由一只蜂王、千百只雄蜂和数万只工蜂组成。在外界环境不利的条件下(如蜜粉源枯竭、天气酷暑或严寒),正常蜂群中只有蜂王和工蜂,且工蜂数量减少。
在非正常情况下,蜂群可能失王,没有蜂王的蜂群称为无王群。无王群中如果有受精卵或3日龄以内的工蜂小幼虫,蜂群将会进行改造王台,培育蜂王;如果蜂群中无受精卵或3日龄以内的工蜂小幼虫,则数日内发生工蜂产卵,且工蜂产的卵几乎全部发育成雄蜂(海角蜜蜂除外)。没有改造王台或改造王交配未成功的无王群最终灭亡。
1三型蜂
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图2-1),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
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一般说来,雌性蜜蜂由受精的二倍体卵发育形成,雄性蜜蜂由未受精的单倍体卵发育形成。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蜂王性器官发育完全,工蜂的性器官退化。蜜蜂级型的分化,是由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主要是食物和发育的巢房的不同。
1蜂王
蜂王多由正常产卵蜂王产在王台中的受精卵,孵化后在幼虫期始终取食蜂王浆发育而成。在失王条件下,蜂群可将孵化后3d内小幼虫的工蜂巢房改造成王台,并在改造王台内大量地提供蜂王浆,将工蜂小幼虫培育成蜂王。从改造王台中培育的蜂王称为改造王。由于培育改造王的小幼虫在被培育蜂王前,已不同程度上向工蜂分化,故改造王的初生重、产卵力和控制分蜂能力明显低于正常蜂王,在野生蜂群中往往提早被交替蜂王所取代。所以,在养蜂生产中不宜使用改造蜂王。
在三型蜂中,蜂王是体形最大的个体,体长15~20 mm,胸部厚度4.7~5.o mm,初生重180~280 mg。蜂王胸部的厚度是设计和制造隔王栅的重要依据。蜂王胸宽、腹长,腹末略呈尖状,头部正面观呈心脏形。产卵蜂王的腹部比翅长约3个可见体节(图)。
2工蜂
工蜂是由正常产卵蜂王产下的受精卵,孵化后前3 d取食蜂王浆,其后改食花粉和蜂蜜调制的蜂粮,在工蜂巢房中发育成的性器官不完全的雌性蜂。
工蜂体形较小,头部正面观呈倒三角形,腹末尖状(图2一1C)。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体长分别约10~13 mm和12~14 mm,初生重分别为85 mg和110 mg,成年蜂平均体重分别约为60~70 mg和90~100 mg。
3雄蜂
雄蜂多由正常产卵蜂王在雄蜂巢房中产下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幼虫的食物与工蜂幼虫相似,3 d龄内取食蜂王浆,此后改食花粉和蜂蜜调制的蜂粮。已过交配期的未交配蜂王也能产卵,因产下的卵未受精,所以只能发育成为雄蜂。雄蜂虫蛹的生产,可利用未交配的蜂王集中大量地产未受精卵。长期无王的蜂群,工蜂的卵巢发育失去抑制,工蜂也能产下未受精卵。由工蜂产卵发育的雄蜂多在工蜂巢房中,因巢房空间的限制,雄蜂个体较小,发育不良。
雄蜂的个体较大,胸宽,腹末钝圆(图2~1B)。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雄蜂体长分别约11~13 mm和14~16 mm。
2蜜蜂群势
群势是指一群蜜蜂中工蜂个体的数量,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蜜蜂群势的概念,在养蜂生产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群势仅指工蜂成虫的数量,广义的群势则包括工蜂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工蜂的卵、幼虫和蛹统称为蜂子。
蜜蜂群势单位有只、千克、足框。"只"多用于基本概念中,在生产实践中很难准确数清一群蜜蜂有多少只。用"千克"作为蜜蜂群势的单位适用于工蜂成虫的数量测定,易操作,较准确。"足框"的概念是:郎氏标准蜂箱的完整巢脾,其两侧脾面所有巢房均有蜂子,这些蜂子的数量为1足框子;其两侧脾面(不包括框梁)爬满蜜蜂,不重叠,无空隙,这些脾面上工蜂成虫数量为1足框蜂。因为蜂子发育成熟,从巢房中羽化出房后,爬在脾面上约占2.5个巢房位置,所以1足框子可发育成2.5足框蜂。根据蜜蜂的体重和郎氏标准蜂箱巢脾的巢房数推算,意大利蜜蜂工蜂1 kg约1万只,1足框约2 960只;中华蜜蜂工蜂1 kg约14 000只,1足框约4 300只。
蜜蜂群势强盛(强群)是养蜂优质高产的基础。蜜蜂群势随气候和蜜粉源等的周期性改变而有规律的变化。影响蜜蜂群势的主要因素有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蜂王产卵力强、工蜂寿命长、蜂群的分蜂性弱,则能维持较强的群势。影响蜂王产卵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的因素比较复杂,与蜂种特性和气候、地理、蜜源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西方蜜蜂所能维持的群势比东方蜜蜂的强;西方蜜蜂中,欧洲亚种比非洲亚种群势强;东方蜜蜂亚种中,中蜂比印度蜂群势强;我国北方中蜂比南方中蜂群势强。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