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发展概述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3:47:31
西医,实际上是指近代和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与中医相对立。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转向实验医学。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标志着医学研究在新水平上的复兴,并开始了新的医学征程。
17世纪,随着实验和量度的应用,生命科学步入科学轨道,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显微镜的发明则将人们的认识提升至新水平。莫干尼将对疾病的认识从症状推进到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生物学原因开辟道路。牛痘接种的发明,引起了对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问题的关注。
19世纪中叶,微尔啸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态和构造的改变,确认了疾病微细物质基础,充实了形态病理学,开启了病理学新阶段。巴斯德证明发酵和传染病由微生物引起,并发现了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等,创立了经典免疫学,梅契尼科夫阐述了吞筮现象及传染病的免疫现象。
临床医学上,19世纪诊断学取得显著进步,如叩诊法的临床应用、听诊器的发明、血压、体温测量和体腔镜检查等诊断辅助手段的使用。解剖学的发展、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外科学迅速发展。体腔外科的普遍发达,使得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外科方法获得重要地位。
19世纪后期,药物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被提取出来。到19世纪末,阿斯匹林的合成,推动了药物合成精制的发展。
19世纪,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障成为立法和行政关注的焦点。劳动卫生学、营养和食品卫生学、学校卫生学相继产生。社会卫生学研究人民健康状况、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原因,以及与之斗争的方法。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传播护理学思想,提高了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扩展资料
西医和中医是对人体机理的解释不同,在治病上各有一套。现在有中西医结合治病。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