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调节在花期中的作用是怎么样的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03:24:34
温度在调节花期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打破休眠
提高休眠胚或生长点的活性,打破营养芽的自发休眠,使之萌发生长。
2.春化作用
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阶段,使花芽分化得以进行。
3.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需要有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的花木种类适宜的温度不同。
4.花芽发育
花芽始创和花芽发育常需不同的温度条件,在花芽分化结束后,给以发育所需适宜温度才能使花芽正常发育。
5.影响花茎的伸长
有些花木种类花茎伸长要经一定时间低温的预先处理,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大多数中日性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要求并不敏感,只要满足其适宜开花的温度条件,就能提前现蕾开花。如月季,在自然条件下秋末气温降低后,生长发育逐渐停止而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的状态,如能在气温下降之前采取加温,则可延续生长,不断开花。
许多在冬季低温休眠、春夏开花的花木,均需打破休眠后才可催花,其生长和开花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打破休眠可以用乙醚蒸气、温水浸渍等方法,但以低温处理效果最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通常是先以自然低温处理,然后移进温室中促进开花。如冬季的低温不足或需大幅度提早开花,可将花木栽植在高冷地,先经自然低温处理,再移到平地或直接人工低温处理。所需低温的程度,处理时间的长短,依花木种类、品种及栽培地的气候条件而异。如:
碧桃的催花,应使其先在0℃以下放置4~8周,其时间长短依温度高低而定,在-15℃下,4周左右即可完成春化;-5℃下,8周左右才可完成春化。当将碧桃移入室内进行催花时,避免将其立即置于气温较高之处,应该先把它放在气温接近0℃左右的环境中2~3天,再逐渐将环境温度提高。如果长时间使植株置于气温过高状态,则其花蕾容易败育。
贴梗海棠的花芽必须在低温条件下才能充分发育,在进入冬季后要将植株放在室外越冬,通常在准备进行花期控制前1~2周将植株从0℃以下的环境中放到接近0℃的栽培地点,注意要逐渐提高环境温度,否则不能顺利开花。在3月上旬前28~30天,将植株置于高温温室处理24小时,然后在15℃的中温温室进行养护,随着花蕾的不断长大,可将环境温度适当提高。其花蕾发育快慢可通过温度调节加以控制,如花蕾生长过慢,可进行增温处理,花蕾生长过快,可进行降温处理。
杜鹃的花芽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温度的影响,在花期控制的前期必须置于2~10℃条件下处理4~6周,以保证花芽顺利完成分化。尔后只要将其移入温室内,将环境温度提高到15~20℃,则植株即可正常开花。
在这些低温处理中,需要注意的是落叶树种。落叶树的枝上,如尚残留叶片,会使开花不整齐,因此在低温处理前应先除去叶片。
降温处理亦可用于推迟植株开花。凡是处于休眠状态的花木,趁其还处于休眠状态时将其移入冷库中,可使之继续休眠而推迟开花。此外,较低的温度可使花木新陈代谢活动缓慢,从而延缓开花期。如:10℃以下的低温能使月季已形成的花蕾推迟开花。
上一篇
低温和花的诱导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