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看待上海市的跨校辅修

上海市的跨校辅修,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成为了一种寻求新知与挑战自我的方式。以财大学生辅修复旦金融学为例,本文将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跨校辅修的优缺点,旨在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参考。

跨校辅修,实质上是寻求知识的另一种途径。尽管辅修仅能获得结业证书,而非学位证书,但这并不影响其价值。选择辅修,首先考虑的是兴趣与专业选择。对于追求新知识的学子而言,跨校辅修成为了他们学习不同领域知识的桥梁。

然而,跨校辅修并非一帆风顺。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是难以避免的。每周六的早起、匆匆买早餐与准时到达教室,对许多学生而言是一种考验。尽管有些人会选择翘课,但这种行为只会导致成绩的下降。考试时如果遇到不按常规出题的老师,结果往往只能是遗憾。因此,跨校辅修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自制力与坚持。

专业选择的限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跨校辅修,以期满足特定的专业需求,但实际上,能够提供的专业选择有限。从2014年至今,变化并不大。因此,学生在选择跨校辅修时,需要考虑到专业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对于有出国转专业或是补充计算机、统计知识需求的学生而言,选择二专可能更为合适。

课程的松散性也是跨校辅修的另一个特点。大课的授课安排较为集中,有时会出现课堂注水的情况,尤其是在进度紧张时。然而,也有许多教师注重教学质量,以真诚的态度教授知识,尽力避免学生翘课。尽管复旦曾对辅修学生有较高要求,但随着时间推移,要求有所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自然难以期望太高。

然而,跨校辅修也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相对宽松的要求使得坚持成为可能。相比于二专,辅修在完成学业方面更为轻松,易于坚持。此外,辅修还为学生提供了交朋友的机会。无论是本校还是外校的学生,在同一教室中,容易形成友谊。在小组作业中,更是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学校、专业学有余力的同学相互交流。最后,跨校辅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跳出原有圈子、接触不同风格与思维方式的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拓宽视野,也可能激发个人兴趣。

总的来说,跨校辅修既是对学生毅力与自制力的考验,也是自我挑战与知识探索的机遇。对于学生而言,选择跨校辅修需要权衡利弊,充分考虑自身需求与目标。在坚持的同时,应保持对学习的热忱与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每位学生能够在跨校辅修的旅程中,收获知识与成长,实现自我超越。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