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兰大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怎么样

兰州大学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始于1958年的无线电物理专业。随着学科的发展,学院逐渐发展壮大,1980年成立了无线电物理计算机科学系,1986年进一步分设为电子与信息科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2000年整合成立了现在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目前在校学生总数为2035人,其中包括1477名本科生(含交流生)和558名研究生。教职工团队由130人构成,其中78人专职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包括15位教授、32位副教授、12位博士生导师和60位硕士生导师。学院还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专家和学者,如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数据科学系等3个系,以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系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本科专业;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则涵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两个本科专业;数据科学系则包含数据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实验教学中心则负责所有本科教学专业的实践实验课程。

学院还设有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包括电路与系统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光电子与电磁信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等。此外,还有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等。

学院拥有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甘肃省)分中心、甘肃省可穿戴装备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教育厅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平台。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无线电物理、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人工智能等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科学方向)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还设有甘肃省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甘肃省重点学科。

近年来,学院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确立了心理生理计算理论与应用、化学信息计算、安全关键系统、大数据关键技术、非侵入式智能光学传感、视觉神经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感知与现代通信关键技术等重点研究方向,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国内外十几所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举办学术会议,以及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等,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面向信息科学发展趋势和前沿,立足西部,结合“一带一路”地缘优势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政产学研等模式的社会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

通过开展心理生理计算等相关研究,学院利用其在数学、统计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上的优势,系统、全面、综合地对心理生理问题进行建模分析,以实现对心理活动状态进行实时测量、客观解释和量化评估,最终为便捷地实现心理、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帮助。

学院利用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甘肃省)分中心、甘肃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和甘肃省信息网络安全测评中心,为甘肃省乃至青海、宁夏开展涉密信息系统的测评,非涉密但重要的信息系统测评,以及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同时,学院争取申请“甘肃省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建设“西北地区政府网站监管综合平台”,为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项目奠定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展开合作,以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者项目合作的形式,结合高校研究优势和企业的产业化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学院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已经开展的企业合作,加强与IBM、Google、Apple等计算机行业领头羊的合作教育培训和高端赛事;扩大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计算机行业知名企业开展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拓展与德州仪器、华为、中兴等硬件企业开展的电子大赛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合作;增强与兰州本地信息企业的相关合作和项目推广。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