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语言表达艺术的不同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9:16:05
东方和西方的语言都与自己的文化息息相关。
在西方,语言表达或者口头演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甚至和学习成绩的一样重要,学生们升入高中的重点有一项重要的依据就是面试,考官问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表达考查生的表达和演说能力。
会表达的人通常比较受欢迎,被认为是由领袖特质的人,容易受到尊敬和追捧,表达被看做是能力的象征。西方人在说话时注重清晰、真实、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比较关注直接了当地去表达主题。如果一个人表达能力不强,可能被别人的评价为能力低下,甚至连他自己也觉得才能低下。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多表达,而且老师看中的并非是学生表达的内容,而是学生通过表达获得的对知识的一种反思的能力,及由此获得的一些正面的学习经验,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这些方面更加激励学生的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语言是比较谨慎的事情。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孔子认为“行胜于言”“非礼勿言”,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认为话说多不如少,并且语言不要太露骨,不要太直奔主题,要间接客气,要考虑到对方听着的反应。听重于说,听是核心,是谦虚的一种姿态。在课堂上,我们比较注重的是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表达的方法和内容,不太关注的是学生表达的一些情绪,及由表达获得的一些正面的经验和对知识的反思的能力。
我觉得两种文化背景下,对于语言的风格影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个人认为语言,既然是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很有必要直截了当地真实,这样更能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沟通会更加顺畅。反思我们,有时说话太谨慎或者太委婉了,给人造成了不真实的感觉,容易产生虚假的现象,这是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的,但我觉得有时也得照顾到听者的感受,因为语言是要说给另一个人听的,由两个人完成它的流通。另一点,我觉得语言是对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一种在再反思,所以,不能被“谨言慎行”的观点困住,要多创造机会使用语言。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比较沉默寡言,这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我们更关注他们表达的方法和内容,而忽略了他们通过语言获得了什么样的能力,或者收获的一些正面的经验强调,也要多点关注,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表达的欲望,从内在更想学习。
我比较看重说话的时候,先听后说,一方面是尊重别人,自己也能把话说得更理性一点;另一方面,说话毕竟是和另一些人交流,先听后说也能更好地注意到对方的一些情绪反应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2019/5/18
上一篇
陕西重点高中有哪些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