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源农药发展历程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28:34
我国在植物源农药领域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周礼》、《山海经》等古籍中就有使用植物性、动物性、矿物质药物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记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包括烟碱、苦参碱、拣素、茴蒿素和茶皂素等18种,生产厂家达到46家,对植物源农药的直接应用水平较高。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有应用前途的杀虫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更加系统深入。
在杀虫活性研究领域,中国杀虫植物研究较多的主要有楝科、卫矛科、杜鹃花科、瑞香科、柏科等植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西北地区的杀虫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了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杀虫植物47种。华南农业大学对猪毛蒿、肉桂、齿叶黄皮、芸香、八角茴香等近10种植物精油的杀虫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就银杏、雷公藤、夹竹桃等近10种植物精油对蔬菜主要害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并明确了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式。
在杀菌领域,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韭菜中分离出的多种具有萘酚结构骨架的化合物具有抑菌活性;从银杏中分离出对植物病原菌有很高活性的化合物,成功开发出农用杀菌剂系列产品;厚朴树叶的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盆栽和大田试验均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麻黄油和细辛油具有抑菌活性;葛定、苦参、芦苇的丙酮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马钱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马铃薯青枯病以及番茄灰霉病有抑菌效果。
中国对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小麦提取物对白茅具有杀除作用,这表明我国在植物源除草剂研究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