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赓成就及荣誉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6:50:27
林祖赓在教育事业上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担任厦门大学副校长(1986.5-1990.7)和校长(1990.7-1999.4),长达13年的领导下,他紧密团结教职工,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他积极推动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如与厦门市政府、福建省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共建工学院、医学院,合作成立海洋与环境学院,以及与企业合作开设飞机维修专业,使厦门大学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校,推动了面向21世纪新兴学科的形成。
在电化学实验技术领域,林祖赓致力于研究并发展了国内第一套电化学测试系统DZH-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对我国电化学仪器的国产化贡献显著。他的选相调辉和选相检波交流阻抗测定方法在当时是先进的动态测量技术。进入80年代,他致力于原位光谱电化学实验方法的研究,如建立的微机化激光扫描光电化学原位显微测试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电极表面微观结构与电化学行为的研究上,林祖赓利用多种技术观察和研究了氧化铅、铅阳极膜、碳电极表面以及锂电池中SOCl2的电化学过程,这些工作对我国电化学基础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还对固体电极表面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光电化学显微技术,解决了电极性能稳定性的关键问题。
在新型电极材料和电池制备方面,林祖赓与同事合作提出了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理论模型,研发出缺水型空气电极,改善了电池性能。在催化剂研究中,他发现了氧还原的联合作用,对提高氧电极活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关注气体电极的气相传输过程,提出改进措施,提升了电池放电性能。
在锂离子电池和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研究上,林祖赓主持的课题推动了纳米电极材料的重要性被认识到。他领导的研究组发现了具有开发价值的锰结核复合材料,并研发出高压离子交换法制备的锂锰氧化物,提高了电极性能。在碳纳米管的研究中,他提出了尺寸效应理论,开发了可调控尺寸的合成方法,为碳纳米材料的应用开拓了新途径。
在金属氢化物方面,林祖赓开发了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的处理方法和电解液添加剂,部分成果已实现工业化应用。
扩展资料
林祖赓,电化学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电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致力于电化学研究方法、化学电源电极材料和电极过程、光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积极推行办学体制、校内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为厦门大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一篇
铜陵学院一本二本
下一篇
为什么不建议去四川上大学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