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北大谢灿发现磁感应蛋白:或揭开“第六感”之谜

揭示生命之谜:北大谢灿课题组的磁感应蛋白发现

在2015年的科学殿堂里,北京大学谢灿课题组的科研成果照亮了生物界的迷宫,他们在《Nature Material》上揭示了全新磁受体蛋白MagR,这一发现或许为揭秘生物的“第六感”——磁觉之谜提供了关键线索。许多生物,如帝王蝶,凭借神秘的磁觉能力,能在地球磁场的指引下进行精准导航,感知方向。这个能力不仅能指示出南北,还能通过磁场强度和磁倾角来定位纬度,借助太阳和月亮的光影确定经度。一直以来,鸽子的研究开启了磁感受能力的探索,随后,趋磁细菌、食米鸟和家鸽等生物的磁感知机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但高等生物如人类的磁感受机制则更为复杂。

1978年的“自由基对理论”曾提出,可能与名为Cryptochrome的蓝光受体蛋白有所关联。然而,谢灿课题组的突破性工作在2015年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他们提出的基于蛋白质的生物指南针模型,将磁感应能力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MagR的出现,就像生物世界中的一个隐形磁罗盘,通过线性多聚化形成磁传感器,与感磁蛋白Cry紧密协作,实现了“光磁耦合”的神秘效应。

MagR,一种铁硫簇结合的蛋白,拥有一种内在的磁矩,它能敏锐地感应到地球磁场的微妙变化。与Cry蛋白的特性对比,MagR似乎具备成为真正磁受体的潜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信号传递。这一发现为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磁场调控领域,其轻便性和易操作性为技术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与铁蛋白(庞大且非磁性,需人工干预)不同,MagR作为新型磁感应蛋白,体积轻巧(14.5 KDa,由130个氨基酸组成),具备亚铁磁性,可能直接感应地磁场,堪称理想的磁感应元件。谢灿课题组首次揭示了MagR的磁感应性能,然而,提高其灵敏度并转化为生物信号的具体方法仍有待深入研究。MagR的磁学特性,无疑为开发新型生物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无限可能,预示着未来的生物科学将因它而变得更加奇妙。

知识的探索永无止境,由饶毅、鲁白、谢宇共同创立的知识分子平台,持续关注科学前沿,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可通过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共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