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师生课堂内外交际中存在哪些问题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15:20
当多数的莘莘学子得益于良好师生关系的阳光雨露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客观理智地看到大学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某种异变,出现了一些与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和谐师生关系不相协调的音符,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生关系疏远化。在不少大学生的印象中,大学教师与他们的亲密程度远不如中小学教师。客观上大学教师的确非常忙,他们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政策咨询等任务。主观上一些人认为只有中小学教师才整天围着学生转,而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老师只要追求学问精深就万事大吉了。于是大学师生关系简化成了课堂上的讲与学的关系,课后老师便匆匆离去,不见踪影。师生之间没有交流,缺乏感情的沟通,更谈不上了解,有的学生甚至称老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2.师生关系庸俗化。我们都非常熟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深深理解尽管春蚕、蜡烛、园丁、人梯这些对教师的比拟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已发生变化,可教师职业的崇高,师生关系的圣洁仍然是这个伟大职业的核心和宗旨。但师生关系也会因打上世俗的烙印而变得庸俗不堪。“学生拿平时成绩时看老师脸色,老师接受教学评估时看学生脸色”成为这种庸俗的活写真。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学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洗耳恭听。教育改革的春风给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选课、评教等方式赋予学生其应有的权利,并确认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本是使教育充满生机活力的举措却被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曲解了、滥用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教师为使学生给自己打高分而请学生吃饭、降低对学生的必要要求等种种情况。一些学生也会抱着功利的态度通过物质交换等手段获得高分(有的是混个及格)、获得某种荣誉及其他利益。
3.师生关系刻板化。师生关系应该是鲜活而富有灵性的,尤其大学教师高深的学问、睿智的思想、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敢为人先的创造力,都为这种关系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然而师生关系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它也会丧失活力,出现刻板化现象。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两类教师身上:第一类是有一定阅历和经验,信奉师道尊严的教师。他们仍坚持师生关系是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旧式关系,对学生纵然有万般深情,也是严字当头,不能充分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态度生硬,学生往往敬而远之。第二类是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和经验的年轻教师。有的年轻教师在具备了一定的学历和知识后虽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但在人际交往艺术和课堂教学艺术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他们虽与学生年纪相差不大却存在明显的交往“代沟”,面对各种交往关系,他们不知所措,学生无动于衷。而学生给这两类教师的低分评价,更加剧了师生关系的尴尬。
师生关系的刻板化还较普遍地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内容的刻板,有的教师一讲就是学习,缺乏对学生成长的全面关注,缺乏对学生的人生指导;二是形式的刻板,有的教师将师生关系简化为说教,而且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就事论事,缺乏感情交流和互动;三是场所的刻板,师生交流基本在教室,在课内时间,课外交流缺乏,尤其不善于寻找和创设轻松自然的交流环境。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