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好友营支教的特色

1、我们为什么主要专注于“支教领域”,而不仅仅是修学校或者助学?

答:只要有老师,再简陋的环境也能上课。

对于贫穷落后地区,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减少愚昧落后,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国内还有3000多万人口的贫穷落后地区,在那的师资教育问题非常严峻,简单说就是缺乏老师,孩子大量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但这也是被社会所忽视的灰暗地带。在好友营开始支教前的两年多前期考察筹备中,我们也尝试过“修建希望小学”类,但实际发现师资比硬件校舍更重要得多,我们发现了不少因缺乏老师而荒废的校舍,但只要有老师,再简陋的环境也能上课。

2、好友营支教为何在一开始就定位在“持续性”和“团队组织化”?

答:教育是长期的事,个人力量终究有限。

“永恒不是从明天开始,永恒也不是小步所能达成的。”长久坚持才能真正有成效;而好友营在支教开始前,进行四年多的积极准备。创办者在研究大量前行志愿支教者的光辉感人事例后,发现背后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绝大部分这些支教者均是以个人散勇式、游击式的进行支教,志愿者没有收入,起居于一线简陋环境中生活和教课,已经很艰辛,还不得不孤身面对与当地官方民方的复杂关系、筹资修校、募捐物资,招募接力志愿者等的苦累工作,通常在半年到两年后,热情磨灭了、精力与积蓄耗尽,不得不离开支教学校。就这样,支教行为轰然崩溃,个人或许带光环化的离开,但实际上对孩子的素质提高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若有组织化的行为,解决后勤、筹资、管理、招募、处理关系,就能让支教者安心于一线支教,支教活动才有可能具持续性。再者,个人力量有限,一名支教者再英勇,也不外是受益30多孩子,可若组织10个人的支教队伍,就能受益300多孩子。第三,教育是件缓慢收效的事,从事支教就应该要恒久经营。

3、支教,除了课本知识,还需要传递什么?

答:比知识更重要的——人格。

好友营坚持平等地对待这些边远山区和留守农村的孩子,认为他们是需要严肃认真地满足需求的客户,而不是当作受施舍的对象。物质是辅助,心灵的健康成长才是关键。因此我们也不断在思考:如何在已有的条件下,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自尊快乐,不能把我们的喜好和价值观强施加于他们头上。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