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原初反应激发态的命运

激发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其能量最终会经历多种方式的转换。首先,当处于放热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能级降低时,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此过程被称为内转换或无辐射退激。例如,叶绿素从第一单线态降至基态或三线态,以及从三线态回至基态时,能量以热能释放,这些过程都是无辐射退激。第二类情况是,吸收蓝光的叶绿素分子在第二单线态的能量远高于第一单线态,但多余的能量在短时间内会降至第一单线态,释放出的热能同样参与了能量的转换。尽管蓝光能引起光合作用,但其能量利用效率不如红光,因为参与光合作用的是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

荧光和磷光是两种能量释放方式。荧光是第一单线态叶绿素回至基态时以光子形式释放的,波长较短,强度相对较大,可直接观察。而磷光则来自三线态的叶绿素,波长较长,转换时间较长,强度只有荧光的1%,需借助仪器检测。叶绿素的荧光波长比吸收光长,这是由于部分能量被分子内部振动消耗,且荧光总是从最低振动能级辐射出。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部分用于分子内部振动,部分用于荧光和磷光释放。这部分能量如果不能有效用于光合作用,就被认为是无效的。在光合器中,光能通过分子间的能量传递,从聚光的叶绿素分子传递到反应中心,驱动光化学反应的进行。能量传递方式可能并非通过分子碰撞或电荷转移,而是通过“激子传递”或“共振传递”的机制进行。

扩展资料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光化学反应。原初反应与生化反应相比,其速度非常快,可在皮秒(ps,10-12s)与纳秒(ns,10-9s)内完成,且与温度无关,可在-196℃(77K,液氮温度)或-271℃(2K,液氦温度)下进行。由于速度快,散失的能量少,所以其量子效率接近1。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