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3:14:08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丰富,涵盖动物、植物、昆虫、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多个领域。保护区位于岷山山系摩天岭北坡,地势西高东低,具有明显的垂直带谱和复杂的地形地貌,这些条件为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供了天然的环境基础。
在动物资源方面,保护区共有485种脊椎动物,其中兽类7目28科59属77种,鸟类16目43科130属275种,两栖动物2目8科14属28种,爬行类7目11科23属37种,鱼类4目8科47属68种。其中,兽类中,东洋界和古北界分别占36种和25种,广布种占16种。鸟类中,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别占109种和98种,广布种占55种。这表明保护区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动物种类的优势,同时也展示了广泛的物种分布。
在植物资源方面,保护区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160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主导,尤其在菊科、蔷薇科、禾本科、毛茛科、百合科、豆科、唇形科等科中,种数丰富。种子植物中,世界广布属占50个,热带亚热带属占193个,温带分布属占540个,中国特有种占32个。这反映出保护区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且汇集了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等三大植物区系成分。
在珍稀濒危植物方面,保护区共有7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红豆杉等6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水青树、连香树等21种。这些植物不仅对植物区系和系统发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古气候、古地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保护区还有丰富的资源植物,包括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用植物、保护和美化环境植物等,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保护区内的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到高山灌丛草甸带,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不同,呈现出复杂的生态多样性。这些垂直带谱为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丰富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涵盖了动物、植物、昆虫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保护、研究和观赏价值。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