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放弃读研”浙江小伙在贵州支教11年,为何满头白发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5:09:56
在我国的一些贫困山区里,有部分孩子生活在困境中,他们缺乏净水,缺乏营养,远离父母,缺乏教育,缺乏关爱,缺乏良好的机会,缺乏向上一个阶层攀登的良好条件, 而这个时候,无数从四面八方来的志愿者,试图为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一些,让某些孩子的向上的历程更轻松一些,而尽自己的力量,和孩子们一起艰难前行共同努力。他们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致力于把世界变得更美好。
央视新闻《小康时代新青年》系列,就带我们认识了一位具有高度奉献精神的乡村教师——杨明。他辞去城市里月薪过万的工作,放弃了读研的几乎,来到贵州山区支教,一待就是11年。
11年过去了,从一个20岁出头的热血青年到一位安稳成熟的中年男人,杨明从杭州萧山戴村到大山里教书已经11年了,满头青丝有了丝丝白发。
在山区里支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只有课本和蓝天白云,更多的是身兼多职。就像至今未婚的杨明,没有料到有一天,他会成为山里那么多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挑水、做饭、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批改作业,打着手电筒家访……
这十一年的时间里,他不知道走了多少的山路,给多少个孩子和家庭送去了温暖,一个肩背瘦削的人,却扛起了孩子们的希望,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满头青丝有了丝丝白发。
2009年,25岁的杨明为了圆自己的支教梦,辞去了月入过万的外贸工作,随爱心支教团队来到贵州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
按原计划一年的支教时间到了,杨明和其他支教队员一样,准备到期了就离开,可当他准备离开时,孩子们却拽住他的衣角:“舍不得您,想让您一直教我们,初中、高中……”
就这样,孩子的眼泪留住了杨明。他跟家里人说,他走不了了。杨明做了一个决定,去参加特岗教师计划,继续在大山里教书,成了一名扎根大山的传道授业人。
他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2012年那年,杨明考上了研究生。“六一”节,他给孩子们送了礼物,还教他们唱了周华健的《朋友》,没想到孩子们都哭了。有个孩子提议,给杨明老师唱首歌。
听着孩子们对他唱“一句话,一辈子,不要走,留下来”,杨明心里再度纠结,抉择了一周,决定再次留下来。他说,孩子们的眼泪比什么都重。
十余年来,杨明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尽量帮助学生和学生的家庭,他除了让孩子买学习资料时把账记到自己账上,还拿出钱给困难的孩子父母去购买种子,平时尽最大的能力联系外界提供帮扶物资累计100多万元,惠及黔西县15所学校。
人瘦了,头发白了,可杨明却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孩子们小时候种下一颗种子去滋养它,时间久一点,它就能发芽开花。”
回望自己在贵州支教的11年,小伙子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做了喜欢做的事情。向这样的好人致敬!
下一篇
天津和重庆哪个发达
多重随机标签